【制药网 市场分析】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ADC药物销售额达到79亿美元,自2018年以来的复合增长率超过40%。有数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ADC药物销售额有望达到647亿美元,2022-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0.0%。而在国内市场,有数据显示,我国ADC药物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有望达到74亿元,2030年预计市场规模达到292亿元。ADC药物市场广阔,这也吸引了大批药企入局。
如7月11日,中国生物宣布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SIBP-A13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这是中国生物研发的创新型抗体偶联药物,标志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抗体偶联药物研发已从技术平台创新转入了临床开发的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同天,专注ADC赛道的科伦博泰正式登陆港交所;据悉,科伦博泰在2022年将7款用于治疗癌症的临床前ADC候选药物项目对外授权给默沙东,这笔交易成就了科伦博泰的高光时刻。默沙东同意为这7项临床前产品的授权,支付1.75亿美元的首付款,且未来里程碑付款总额最高达93亿美元。该合作是至今由中国公司获得的最大生物制药对外许可交易。
7月10日晚,百济神州与映恩生物联合宣布,达成一项独家选择权和授权合作协议,百济神州获得一款在研、临床前ADC药物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该药物将用于治疗特定实体瘤患者。用超过1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百济神州向炙手可热的ADC赛道更进了一步。
7月9日,药明生物也宣布拟分拆其旗下生物偶联药CRDMO服务公司药明合联(WuXi XDC)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药明生物在公告中指出的,“ADC及生物偶联物市场正处于增长拐点”,药明合联的上市计划,是对于当下快速增长的全球ADC及生物偶联物市场的进一步布局。
ADC这一赛道持续活跃。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14款ADC药物获批上市,Ⅱ期至Ⅲ期产品梯队分布,还有大量处于Ⅰ期阶段的候选药物;从国内的研发进展来看,已有5款ADC药物获批上市,处于Ⅲ期阶段的多达13种,预计国内在2-3年内即将迎来爆发期。
ADC药物凭借其高特异性和安全性,成为当前全球新药研发最炙手可热的领域之一,国内外多家药企纷纷在这一赛道上持续加码。但是药企如何能更好的抓住这一赛道?其中百济神州回应,已建立了ADC技术平台,还将与境内外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合作进行ADC创新疗法的研发与商业化。
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中国做ADC的公司有很多,但大多数集中在Her2和Trop-2等几个靶点。由于小分子、抗体这两部分从技术角度来讲,门槛非常低,新靶点出来后使药企“纷至沓来”,很难做出差异化,而且仅凭两三年竞争优势很容易被赶超。所以有分析人士指出,从企业本身来看,一定要进行差异化创新,需要做出全世界“First-in-class”,成为中国具有价值、投资回报率高的公司。
此外,监管层也对ADC药物的研发提出指引。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组织去年撰写了《抗肿瘤抗体偶联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提到,在ADC药物临床研发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抗肿瘤药物的一般研发规律,还应该注重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分子结构和机制特征,关注临床研发要点,深入探索分析自身临床优势,合理制定开发策略。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