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创新药研发困难多,研发First-in-Class不能盲目

来源:制药网
2022/11/8 10:06:0437005
  【制药网 市场分析】根据FDA定义, 被授予First-in-class资格的药物是指一种使用全新的、独特的作用机制来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近年来,随着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利好医药创新政策的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包括PD-L1、CD3、CD19、HER2等部分靶点竞争都已经白热化,为了追求创新和提高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业尝试从me-too、me-better的创新药开发模式,到探索First-in-Class研发。
 
  但“First in Class”研发并不容易,据不完全统计,1999-2018的20年内,FDA共批准620个新药,其中被授予First-in-class资格的仅有194个。其中在2021年,FDA批准的新药中只有27款first-in-class药物。
 
  分析指出,创新药研发困难多,一款原始创新药的研发,从研发立项到成功进入市场,所耗费的时间之长,成本之高,都是药企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First in Class难以成功的原因。数据显示,包含沉默成本的原创新药研发平均成本就已经高达26亿美元。
 
  另外,虽然在理论上,药企如果技术到位,资金和时间也足够充足,即使前列的管线失败,也能在后期开发出First-in-class。但从失败的案例来看,大部分的全新机制药物并未进入临床,或是进入临床不久后进展缓慢或停滞,逐渐被新的疗效更好的创新药淘汰出局。
 
  对此,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研发First-in-Class不能盲目,虽然缺少First-in-Class是国内新药研发行业的现状,但与西方相比,国内的药物研发能力差距还比较大,短期作出大跨度的原创药品会比较困难,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企需要不断尝试,失败乃常态,只有在具备科研基础上,踏实投入研发,未来才能有更多First-in-Class诞生。另外,从患者角度出发,国产创新药品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患者负担降低,覆盖人群增加,这方面也是药企需要考虑的因素。
 
  值得肯定的是,不管是fast-follow还是first-in-class,药物研发都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解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
 
  目前,有不少业内人士寄托于AI制药,认为目前已经有人工智能帮助药物研发,人工智能+化学合成+生物学,未来有望出现很多原创新药。
 
  据了解,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相结合应用的主要场景包括药物靶点预测、高通量筛选、药物设计和药物的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和毒性等重要特性的预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新药设计领域,既可以大幅缩短新药的开发周期,也可以有效提高成功率,以及对药物的活性和安全性等副作用进行有效预测。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涉及AI制药领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药物研发不同领域。有数据预估,到2025年,国内AI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2亿元左右,到2035年,自研管线市场规模约680亿人民币,对外合作管线研发市场规模约1350亿美元,加上其他相关收入,国内总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进入医改后的修正阶段,药企需加强创新、积极布局海外

下一篇:医药板块长期发展被看好,这四大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