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当前,在政策、市场准入、融资渠道、人才等多重因素的共振下,医药生物行业的新科技、新需求、新赛道正密集涌现。业内认为,创新药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代,但两大短板仍需补强。
政策方面,近年一系列利好政策都指向鼓励创新药产业发展,例如药品审评制度改革、中国药品监管机构加入ICH、创新药审批加速等。在这些政策的发力下,仿制药的发展受到一定压制,以创新药为主线的细分子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渐被激活,倒逼药企朝着创新方向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国内CRO技术水平以及质量体系不断与接轨,医药外包产业链也不断向国内转移。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我国CRO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1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8年59亿美元,CAGR达到29%。
除了出台政策鼓励药物研发以外,市场准入、融资渠道、人才等方面也利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其中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的市场准入正在发生变化。虽然目前医保市场尚未形成完全成熟的方案,但从每年都在变化的医保谈判策略、招采政策,不难看过国内正在市场准入方面持续探索。
融资方面,由于医药创新行业具有高技术密集、高投入、长周期、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国内近年针对医药创新的融资环境正在优化。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允许未盈利创新药公司在内地科创板和港交所上市。当下,国内专注创新药研发、对资金需求大、尚未盈利或处于亏损状态的药企,可以借助科创板、创业板、港交所进行融资。
人才方面,我国每年高校毕业人数超700万,硕博研究生招生人数超过60万,拥有大量后备专业人才储备。另外,海外高素质留学人员近年来加速回流,据统计,从1978年到 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随着我国影响力逐步提升,留学归国人数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将有效支撑科学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
可以看到,医药创新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不过在看到景气度的同时,业内认为还有两大短板仍需补强,一是基础研究,二是转化能力。
业内认为,一个成熟的医药创新环境,需要由基础建设、研发体系、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准入等一系列要素共同构成。而上述两大短板,需要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基础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同时提升转化能力来补齐。
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正采取产学研联动、以企业为中心的生物医药的转化体系,不断提升转化水平。如珠海重点支持生物医药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突破生物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与本地产业资源高效配置、融合发展,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合作创新项目、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的转化;上海与奉贤区围绕改善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在基础研发、功能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建设短板,提升奉贤生物医药项目的承接能力等方面深化合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