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中国医药创新已进入医药研发二梯队

来源:中国制药网
2019/3/28 15:05:1741457
  【中国制药网 行业动态】日前,有研究机构表示,中国医药创新已经进入医药研发的二梯队。该机构表示,判断一个国家在医药研发领域的创新贡献,一共有两个指标,一方面是上市研发前的产品数量占的比例;另一个则是上市后的新药数量占的比例。

  纵观中国医药研发近几年的发展,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进步确实很大。而为了推进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我国多项政策正推动着制药企业向“创新药”战略转型。

  笔者了解到,2015年以来,多个国家部门密集发布了医药研发的相关政策,总体来看,主要从5个方向推进以创新力为核心的医药研发进程。

  可以概括为5大关键词: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鼓励创新药品与接轨,配套政策提质量、促创新。

  有人士针对我国目前研发主体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制药企业、CRO企业、生物科技企业。制药企业方面,全产业链型企业居多,业务一般涵盖了研发、生产和流通环节。

  部分中医药全产业链企业,业务还包含原药材的种植与粗加工。“中国的制药企业数量众多,很多都走在新药研发的前列。”分析人士说。

  CRO企业则是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高成本、长周期的压力下,逐渐收缩临床前试验、临床研究等能够实现外包服务领域的投资支出,而主要专注于新药研究立项、知识产权的形成、保护工作等。

  生物科技企业属于科技创新型轻资产公司,产品管线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而随着大型药企研发成功率降低、社会风险资本的涌入、研发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科技公司逐渐成为新药研发领域的主力军。

  以生物科技企业为例,中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作为医药研发的新生力量,生物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

  比如有企业将人工智能算法用于早期药物发现;也有企业以生物标志物驱动、基因测序技术辅助肿瘤药研发等。这些企业的创新发展都在推动中国医药行业的崛起。

  另外,有机构还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之前的中国无疑是处在第三梯队。当年,中国在piepeline方面的贡献为4.1%,新药上市方面的贡献则为2.5%;而根据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分别跃升到了7.8%和4.6%。

  数字的背后还有一个显著的趋势,那就是近年来跨国药企不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投入,包括与本土公司就具体品种而展开的战略合作。

  当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在中国研发中心、研发管线、研发人员的裁撤,实则也会直接牵动每一家跨国公司总部的敏感神经。

  此外,一系列配套措施逐渐完备,比如CRO/CDMO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数据就显示,目前中国在CRO/CDMO产业方面快速增长,已经足以表明,中国正在成为新药研发环节不可忽视的药品研发力量。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国内中药饮片标准化提升工作已成为行业共识

下一篇:第二批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出炉!两家药企在列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