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网 政策法规】3月13日,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公布,食药总局、卫计委、医改办撤销,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医。
此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点赞。也有人表示,“我静静地看结果!”“太宽泛了......能不能具体一点?”“这么说私立医院春天来了?”......
不管怎么看,此次改革的推进都关乎患者、医生、医院的利益,将持续受到社会的关注。
“三医联动”是什么意思?
曾经,“三医联动”改革的定义为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而早出现“三医联动”改革模式的是福建省。
据笔者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福建三明市开展了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的公立医院改革。三明改革一出后,无论是在降低医药收入占比,或者提高业务性收入等方面,其成绩都很不错,由此受到了各方的肯定以及后续关注。三明医改的显著成绩也使得“三医联动”模式逐步走出福建,走向全国。
有了三明成功的医改经验,让国内其他不少地方得以借鉴和复制,各地为了使医疗改革真正造福百姓,也“因地制宜”,进行“三医联动”模式的探索。
“三医联动”有什么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三医联动”中,医保、医药、医疗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重要的关系当为医疗跟医保的问题,药品、技术、人力资源都是生产要素,是服务提供里面必须有的,因此,医疗和医药的直接关联性非常强。
医疗和医保也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正是因为医保的普及,才能推动医学、药学的进步,也因为医保的建立带来了激励机制,医药、医疗技术得以发展。
正是因为三者密不可分,单独存在不可持续。所以只有通过改革,医保与医疗、医药的关系才能更为紧密,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医疗、医药费用的承受水平。
业内人士怎么看?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在基本原则里明确,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要求,统筹推进管理、价格、支付、薪酬等制度建设,提高政策衔接和系统集成能力。
这一基本要求也进一步肯定并推动“三医联动”模式。但也有业内反映,自从三明模式后,身为药房主任的母亲一直抱怨各种药没法开, 只敢进国产药,后受苦的怕也是患者;公立医院的医生很多病患不敢收,只能往上级医院送....
由此来看,虽然“三医联动”能够降低医药收入占比,提高业务性收入,但对于医生医院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如今,新改革方案公布,是否意味着“三医联动”改革,将有更具体的部署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