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药网 政策法规】 12月29日,河南省发布关于加快
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到2030年,力争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700万亩,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70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5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十项重点任务。
意见明确到2025年,河南全省中药材生产供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绿色发展水平、质量效益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600万亩,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60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3000亿元,基本形成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国领先。到2030年,力争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700万亩,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70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5000亿元,形成更加完善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艾、山药、地黄、连翘、金银花、牛至、丹参、夏枯草、杜仲、山茱萸“十大豫药”种植面积、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全国第一。到203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领跑全国,成为全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生产供应中心、创新研发中心、加工制造中心、物流贸易中心,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建成中药材强省。
意见明确十项重点任务:(一)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彰显道地药材优势。(二)加强资源保护利用,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三)推行绿色规范生产,源头把控药材品质。(四)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牵引动能。(五)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厚植核心竞争优势。(六)深挖中医药经典内涵,全力打造领军产品。(七)发挥区位枢纽优势,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八)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升“豫药”影响力。(九)推进产业链群发展,激发聚合倍增效应。(十)拓展多元价值功能,提升综合利用水平。
其中在推行绿色规范生产,源头把控药材品质方面,意见指出在道地药材产区,支持建设40个省级规范化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推行按标生产,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生态种植技术,引领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鼓励生态培育和野生抚育,促进中药材种植“进山入林”,扶持建设一批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到2025年,建成林药模式重点县52个,新建林下经济中药材示范基地120个。鼓励中药生产企业自建、共建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生产基地等。
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牵引动能方面,意见指出,对符合制造业“头雁”企业条件,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20亿元、30亿元、40亿元的中药产业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奖励。加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努力培育一批中药“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省级以上中药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突破50个,其中年营业收入100亿元的企业2个、50亿元以上的企业5个。
意见还指出,实施中药大品种培育战略,聚焦六味地黄丸补益系列、双黄连抗病毒系列、牛至替代抗生素系列、止痛膏药系列、冬凌草消炎系列、丹参活血化瘀系列等优势产品,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机制,推动产品升级、单品上量,加快布局全国、全球市场,着力打造一批单品年产值达到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豫药”大品种等。
此外,意见还明确加强人才支撑。打造人才智库,将中药材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中原英才”计划,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训一批中医药康养理疗师、中医药膳师。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和豫籍人才回流。支持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强化中药材学科建设,鼓励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委培,培育一批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发挥农技推广体系作用,强化中药材产业公益性服务。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技术骨干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