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近日,根据国家医保局消息,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也将启动带量采购,目前已进入听取专家意见建议阶段。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从2018年11月起开始的头批“4+7”带量采购试点工作开始,到目前即将开展的第3批带量采购,入选的药品其实一直都没有涉及生物制剂和中成药。但带量采购之下,药品的降价已经成为大趋势。这也意味着,一旦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也进入集采,其将面临降价的冲击。业内预计,影响市场规模接近6000亿元。
虽然目前还没有更多信息透露,但是以生物制品、中成药的特殊性,并且在国家关注两病用药的背景下,随着各胰岛素品类使用关系的梳理明晰,同时叠加国内三代胰岛素生产企业数量增加、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等因素,业内普遍认为胰岛素集中采购将是必然的,并且将是集采的重点领域之一。
实际上,胰岛素进入集采的苗头早有出现。在今年1月份,武汉启动了胰岛素带量采购议价,7组胰岛素合计约定采购量为170万支,涉及甘李药业、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通化东宝、联邦制药等9家企业。
3月,黑龙江省医保局也宣布,已通过药品招采制制度改革,促进部分糖尿病用药降价,降幅高达73%。其中,诺和诺德德谷胰岛素注射液(3ml:300单位(笔芯))单支价格从215.76元降到181.54元,降幅约16%。
虽然武汉和黑龙江的胰岛素集采政策较之药品集采更为温和,并且产品降幅也有限,但这主要是由于地市级集采的议价力度有限导致的。目前全国集采主要是化药为主,若胰岛素开展全国集采,将可以实现仿制药替代原研,预计整体价格会大幅降低,这对国内外企业来说或将是一场大考验。
根据IDF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16亿人,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较多的国家;与此同时,在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下,我国胰岛素市场规模也已达到200亿人民币。IDF预测,204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群数量将达到1.51亿人,而胰岛素市场将随之继续实现高速增长,或达到千亿级别。但胰岛素若真的被纳入国采落地执行的话,这一市场必将面临重构。
目前,医保局与专家研讨的内容还没有确切消息,但在胰岛素产品将要被集采的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就似乎已经开始给出回应。国内胰岛素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股价均大跌。通化东宝前3日分别下跌,昨日早盘更是一度跌停,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20%。6月底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甘李药业,已连续两个跌停板,昨日早盘更是跌停开盘,午间收盘下跌8.02%,市值从破千亿跌至85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认为胰岛素进入集采相较来说对外国药企影响会较大。因为与大众认知中将胰岛素与糖尿病治疗紧紧绑定在一起不同的是,目前国内采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比例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6.5%左右。
而且在市场不是非常大的情况下,国内胰岛素市场玩家也并不多,主要由外资巨头诺和诺德、礼来和赛诺菲三分天下,国内企业除了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外,也就只有联邦制药、誉衡药业、和合肥天麦等少数玩家。因此,总的来说,接下来的胰岛素带量采购中各家有可能掀起降价潮,但与此前化药带量采购不同的是,外资巨头相比国内企业必然会承受更大的价格压力。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