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大家知道,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版合理用药目录》,规定各省形成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随后,2019版新国家医保目录出炉,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取消地方医保目录调整权限。也就是医保目录将是全国统一的标准,地方原有的15%的调整权限没有了,医保目录大权收归国家医保局。
实际上,在新版医保目录出台前,各省区市对药品目录都有一定幅度的自主调整权,也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而现在地方没有目录的自主调整权,那么之前依靠地方增补目录进入市场的品种,将会被逐步移出。且一旦被移出,将再也没有寻求地方增补的机会。
其实,自今年 1 月 1 日起,全国开始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来,就已经有多个省份发文,明确各统筹地区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此外,还有省份发文表示,重点监控药品须一次性退出目录。
例如,2019年12月,安徽省医保局就发布了关于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9年版)》的通知,明确了原安徽省医保目录增补品种的按442的消化进度,逐步在三年内调出医保目录。
其中,重点监控药品、2017国家谈判续约未成功的4个品种、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调出品种,将在2020年6月30日前先行调出。
根据目前形势看来,在2020年,将还会有更多的省份对国家医保局“3 年内逐步消化省级增补药品”出台落实办法。一批药品依靠进入地方目录,就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日子已经过去。
在清理地方增补品种的压力之下,各省增补品种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或需要主动大幅降价进入清除过渡期。总之,省增补医保变为非医保品种,这些药品因缺乏医保支付而逐渐丧失竞争力。
而随着一致性评价、重点监控目录发布、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医药市场格局也将进入震荡期。未来,在医保支付这一“指挥棒”引导下,或许只有质优价廉的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和确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才有更多市场空间。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