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前段时间,江苏省表示在12月31日前将全面执行国家试点扩围结果和各项配套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4日,包括山东、海南、甘肃等19省均已发文,出台了国家试点扩围相应的规范性的框架性的文件,部分省市还出台了明细。
随着各省市的执行时间敲定,扩围市场的瓜分基本尘埃落定。根据联盟地区集中采购文件,25个“4+7”带量采购扩围品种还剩下30%-50%不等的余量市场。这也成为各大药企与医疗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
“4+7”下,仿制药市场进入微利时代
其实,在“4+7”带量采购之后,中国医药行业就普遍达成了一个共识,中国仿制药市场进入微利时代。例如2019年9月2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正式发布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显示,其与联盟地区2018年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部分药品如恩替卡韦已经降价90%以上,而新的中标价竟然又降了50%以上。在此基础上,药企的利润毫无疑问是大幅压缩。
随着药品价格的水分不断被挤出,也使得仿制药的价格竞争成为常态。而“4+7”造成的影响还并不仅仅如此,因为越来越多的仿制药销售额开始大跳水,部分品种降幅甚至在90%以上,利润过低,致使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放弃一部分低价仿制药的生产。如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就曾公开表示,恒瑞医药已经暂停了一些仿制药项目的消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等也都纷纷开始对仿制药动刀。
还有些药企原本计划要做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有30来个,但结合行业需求以及企业实际后,就将这个数字缩减了一半。一个产品做一致性评价的支出往往高达千万,但“4+7”后可能三年、五年,甚至永远都收不回这个投资成本,所以现在企业在选择品种上也变得越来越慎重。
“创+仿”成仿制药企业发展方向
难道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药企就没有发展的利润方向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之前中国的医药企业,多数的发展思路是“仿+创”的结合。显然,“4+7”后,“创+仿”成了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
以国内有着“创新药品一哥”的恒瑞医药为例。尽管恒瑞医药对于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了很大的资金,但是对其来说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仿制药。仿制药在2018年为恒瑞医药贡献了86%的营收,而创新药部分在2018年收入中仅占14%。恒瑞医药2018年的年报中数据显示,其新药艾坦销售达到17.41亿元,但是与其他仿制药的销售收入比差距仍大。目前,恒瑞的发展策略就是以创新为主,仿制药为辅。
而鲁南制药虽然没有对一致性评价工作作出太大的调整,但其董事长张贵民曾表示“虽然价格大幅下降,高毛利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仿制药也不是再无机会。对于企业来说,重筑仿制药的竞争优势才是今后的出路,包括建立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批次量进而提高产品利润空间等。”鲁南制药接下来将启动新的生产线建设,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仿制药活下去。
实际上,现在行业内有研发资源、人才团队、平台能力的药企还不到300家,说仿制药行业洗牌其实为时尚早,目前的带量采购产品在整个医药市场中还占少数,大量的化学普药还有着市场需求。
当下的药企重要的应该是先理清产品战略,从现有的政策和机会中看能抓到哪些被支持的药品种类,比如做儿童药,或者做肿瘤药。而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干脆去购买项目,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参与新型仿制药市场。向主营业务聚焦,突出竞争优势。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