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肿瘤新药研发同质化严重,如何规避“靶点扎堆”?

来源:制药网
2024/4/25 15:28:3341737
  【制药网 市场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肿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于抗肿瘤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等政策也将进一步助力我国开启肿瘤创新药时代,激发创新药企业研发热情,带动整个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中国肿瘤药市场规模在2020年已经达到人民币1975亿,预计到2025年,中国肿瘤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003亿元人民币,市场前景广阔。
 
  可观的市场空间正吸引大批药企入局抗肿瘤领域,积极研发抗肿瘤新药。《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和《药品审评报告》显示,我国新药临床申请(IND)和新药上市申请(NDA)治疗领域分布上均以抗肿瘤治疗领域为主。另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批准的化药和生物制品的临床试验中,涉及抗肿瘤适应症的项目数量均居前,分别有521个和478个。不过也需要看到,当前肿瘤新药研发同质化正越趋严重,包括PD-1、PD-L1、HER2、EGFR等抗肿瘤新药研发热门靶点都存在扎堆研发的情况,这种靶点开发同质化现象亟需改善。
 
  肿瘤新药研发同质化严重
 
  以PD-1/PDL-1抗体为例,截至2024年3月,国内已有16款PD-1/PD-L1免疫抑制剂上市,包括4款进口,12款中国原研。此外,全球包括国内使用PD-1和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已然成为近几年全球热门的研发方向之一。相关数据统计,全球研究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早在2018年就已突破5600项。
 
  另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抗肿瘤新药研发热门靶点中,CD19、HER2、EGFR、PD-L1、CLDN-18.2项目总数均超过100个。其中,CD19项目总数居前,有191个,不过积极项目比例只有56%(项目终止或被企业从研发管线移除或无新研发进展等被视为非积极)。而PD-L1有103个在研项目,积极项目占比却高达74%。
 
  除了PD-1/PD-L1免疫抑制剂以外,被视为下一个平台级产品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市场竞争也越趋激烈。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ADC全球市场规模从16亿美元增长至79亿美元,复合增长高达50%。
 
  截止2023年10月,全球有15款上市的ADC药物,7款用于血液肿瘤,8款用于治疗实体瘤。其中有4款ADC药物在中国上市。另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600个ADC药物在研发阶段,其中中国贡献超过了三分之一。从适应症来看,主要集中于晚期恶性实体瘤、HE2阳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治疗领域,此外,针对HE2阳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规避“靶点扎堆”?
 
  据了解,新药同质化开发会占用大量临床资源,也可能导致药企资金“打水漂”,从而弱化企业的竞争力。那么,该如何规避“靶点扎堆”现象呢?
 
  业内认为,在同质化背景下,药企应积极寻找差异化方向,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打造更多真正的“First-in-class”原研产品。
 
  同时,国际化是改变研发“内卷”、赛道“同质化”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药企寻求国际化路径,避免陷入“内卷”。数据显示,过去的2023年是中国药企的“出海”元年,国内已发生了近70笔创新药License-out(海外授权)交易,已披露交易总金额超350亿美元。其中在抗肿瘤创新药方面,2023年有4款中国原研抗肿瘤新药在海外获批,分别是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替雷利珠单抗,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批准的阿伐替尼、特瑞普利单抗和呋喹替尼。
 
  此外,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可以通过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开发新靶点药物;也可以利用新老靶点药物开发竞争格局良好、未满足临床需求大的瘤种;还可以开发符合国情、成本可控的新型治疗方式,从而推动整个抗肿瘤行业朝着高质量创新方向迈进。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康弘9年赚91亿,普瑞2023业绩增长1200%……千亿眼科赛道未来可期

下一篇: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日中升,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