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药企借“船”出海成趋势!重磅交易频现

来源:制药网
2022/9/7 10:08:2732768
  【制药网 行业动态】在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license out”成为了近年来国内药企出海的主要模式,这种借“船”出海的优点突出,一方面可以帮助药企在研发端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另一方面,药企也能在销售端借助跨国大药企的销售渠道,让国产创新药更快地登上国际舞台,并获得回流资金反哺公司后续的自主研发项目。
 
  据业内统计,2022年上半年,国内共有28家药企借“船”出海,包括君实生物、信达/驯鹿医疗、天演药业、科伦博泰、和铂医药、多禧生物、百奥赛图等,上半年license out交易总金额累计达56.7亿美元,且重磅交易频现。
 
  比如,7月26日,科伦药业宣布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某临床早期生物大分子肿瘤项目B有偿独家许可给默沙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商业化。根据协议,科伦博泰将获得3500万美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累计不超过9.01亿美元,并按双方约定的净销售额比例提成。
 
  4月7日,阿斯利康宣布,与阿斯利康就CLDN18.2xCD3双特异性抗体(HBM7022)的开发与商业化达成全球对外授权协议。根据协议,阿斯利康将获得和铂医药双抗HBM7022全球独家权益,和铂医药则将收到2500万美元预付款和最高达3.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未来HBM7022销售额特许权使用费等。
 
  3月份,天演药业与赛诺菲达成一项技术授权协议,交易潜值高达25亿美元。本次合作包括一笔1750万美元的首付款,还包括最高可达25亿美元(每个项目6.2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业内表示,这些大额对外授权交易的达成,可见国内药企背后的创新实力正获得外资认可。目前创新药企出海的模式包括自主出海、借“船”出海、联手出海等,今年以来,包括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新适应症等以PD-1肿瘤药为代表的国产创新药自主出海频频受挫,药企借“船”出海模式更容易进行风险把控,或帮助本土创新药企更快地切入国际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license out也并非一路顺畅,此前就有一些药企出现license out失败的情况。对此,业内指出,一条管线产品是否能成功license out,其实在项目成型的时候就可以判定,因此需要把好靶点、适应症的选择关。
 
  上述人士表示,相对而言,国内很多药企走出去会出现“水土不服”,通过License-out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依托其在当地的临床研发和商业化优势,可以更快融入当地市场。不过,不同目标市场的市场需求和政策倾向等情况有所不同,其建议药企分阶段、分地区寻找合适的商业伙伴,同时商业战略以及合作策略的制定也需因地制宜。同时也需要看到,无论是哪一种出海方式都有利弊,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国内药企争相布局DPP-4抑制剂,该市场格局即将巨变

下一篇:新一轮医保谈判如箭在弦!490个药品有344个通过初步形式审查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