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癌症防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癌症负担不断增加,我国也开始大力开展新药审批改革,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相关药物审批效率,缩短新药上市时间。据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抗肿瘤新药获批数量显著增长,其中,自主研发的新药占比接近40%。
目前,抗肿瘤药物种类可以说是十分丰富,包括烷化剂、破坏DNA类药物、抗体类药物、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类药物、影响微管蛋白类药物、抗信号传导类药物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替尼类作为小分子靶向药物,由于具有高靶向性、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现已开始成为临床用药的热门趋势,及企业争相追逐的品种。
据了解,替尼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s),是一种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它具有阻断一种或多种蛋白激酶的作用,目前该品种多为抗肿瘤药。2002年,自诺华开发出头一个替尼类药——十分畅销的格列卫(即甲磺酸伊马替尼),并且登陆中国后,其就因其抗癌谱广、高靶向性、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诸多临床优势,开始带动整个替尼类药物逐渐成为各种肿瘤治疗一线用药。
目前,上市的替尼类药物品种已超过40个,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不一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医保降价压力,创新药的加速上市和仿制药替代等竞争压力下,国内替尼类药品的竞争环境开始日趋激烈。早前贝达药业发布就公告称,公司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社保中心讨论在增值税计税政策调整之后的药品价格调整事项。经协商,公司盐酸埃克替尼片的各省挂网价格下调幅度4%,以反映降税政策对于患者购买的让利。除埃克替尼外,还有阿帕替尼、拉帕替尼,索拉非尼,奥西替尼以及伊马替尼等小分子靶向药也均在降税名单中。
另外,需要注意到的是,替尼类药物扎堆研发也同样十分严重,存在巨大的隐忧。据悉,这类药物具有市场份额集中度高的特点,已形成了诸多企业垄断高端品种的格局。对此,业内认为,未来药企要想从那么多替尼类药物中脱颖而出,找出临床疗效上的差异化是必须的。因此,未来相关药企在创新研发过程中,需要加速寻找差异化创新。
目前,业内普遍看好临床疗效升级品种,或能与其他大分子药物联用以及在适应症领域有所扩张的品种的市场前景,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和中国生物制药等相关公司。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