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2020年12月28日,业内高度关注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发布,新版医保目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共有119种新药入围,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日前,已经有不少药企发布了产品入围的好消息,但也有一些药企与医保“错失交臂”。
值得一提的是,落 选者不代表没能力低效率,毕竟国家医保目录一共才3000个名额不到,我国为第二大医药市场,赛道上竞争者居多,预计未来我国医保目录还会将更多的好药收入囊中。
那么,对于此次未进医保的产品生产企业而言,医保目录外的市场策略有哪些呢?
开展赠药活动
有分析认为,对于没有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无论是高值药品还是新上市的药品,都适宜积极开展赠药活动,尤其是通过慈善组织或保险产品来完善渠道,从而填补未进医保的缺失。通过赠药活动,药品的相关企业、产品获得实际销售、使用,有望在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中获得准入。
今年PD-1类单抗谈判备受各界关注。据悉,在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进口PD-1全军覆没,这些未能入围医保目录的进口PD-1,目前正紧锣密鼓调整策略,修改赠药方案降低费用。
在谈判之前,进口PD-1药品赠药后的年治疗费用普遍高于20万元,其中K药赠药后的治疗费用约28.7万元/年,O药约25.8万元/年。而国产PD-1药品赠药后的年治疗费用则在10万元左右。有业内人士对PD-1谈判早有判断称,跨国药企没进医保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因为他们需要维护的价格体系,很多时候他们宁可选择赠药的方式进行变相降价。
开辟院外市场
对于成功获得医保准入的企业而言,后续市场策略直截了当,能够获得一定的放量。而对于此次医保落选产品而言,医院准入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有业内认为,药企需要开辟DTP或民营医院等院外市场,确保城市市场用药可及性。
由于医疗机构有处方控量和医保控费,而长疗程用药需要到院外药房解决,因此患者的差异化药品需求(如对进口药、特定品牌药具备特定需求的人群)会给药企带来更多的院外市场机会。有药店人员表示,只要符合慢病、重症、罕见病领域的,患者需长期用药和跟踪服务的都可视为DTP的服务范围。我国慢病患者数量向来庞大,在其背后具有很大的未被满足的用药市场需求。
2020年11月,我国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药监局又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释放出网售处方药即将开闸的信号,互联网医疗助力处方药外流,以及医保线上报销同步推进,预计国内处方药外流市场有望冲击4000亿元规模。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