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自2018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正式通过,确定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西安、大连、成都、厦门7个城市进行带量采购,涉及31个指定规格的采购品种以来,这项此前被业内诸多药企反对、阻力太多甚至有人扬言会“胎死腹中”的政策,在当前已经席卷了整个医药圈,给医药行业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震荡。
第三批集采逼近下,药企需做4大调整
近期,据医药行业人士透露,第三批国家集采或将在7月快速启动,过评企业≥3家的品种可能更有希望纳入第三批国家集采。那么在带量采购导致的采购额、采购金额不断增长,采购周期不断延迟,中标规则不断完善,品种结构不断丰富,药品降价幅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药企该如何做才能在市场浪潮中更好的“活下去”呢?
改变营销方式
实际上,面对中国错综复杂的巨大医疗市场,拼销售一直会是药企的重要核心竞争力,这从近年来药企销售费用持续增长可以明显看出。但从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一系列医改政策,来降低药价、挤压药品流通水分、紧盯药企销售费用等来看,未来药企带金销售的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多限制,各种产品推广和销售成本结构将发生重组,药企需要尽快重构调整自己的营销模式。
对此,有专家表示,从长期的药企营销角度来说,药企营销要配合医药渠道下沉,并逐渐转向低成本广覆盖配合精英代表或代理商的整合营销模式。另外,还要摸索更有性价比,更有效的营销方式来进行医生互动、学术和客情服务,这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合规高压以及回扣费用减少的情况。未来,药企营销的出路,就是要走合规推广与低成本营销之路!
发展创新药
随着多轮带量采购的不断深入推进,医药行业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创新药研发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药企,正不断将更多精力放在新药创新上。如近日,华森制药就发布公告称,为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决定新组建一个创新药事业部,主要负责公司创新药板块的统筹管理工作。其将打造一个创新药研发团队,瞄准肿瘤、免疫方向,从小分子抗肿瘤出发,为公司创新药板块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事实上,除了华森制药外,近期发布调整组织架构的药企主要也都是为了向创新药方向迈进。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医改的稳步推进,国内药企以销售为主的扩张模式难以为继,开始创新转型,逐渐注重对药品的研发投入,截至4月30日,A股及港股上市药企中,研发投入突破1亿元的有130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14家;超过八成药企加强研发投入,6家同比增长超过100%;另外,还有41家药企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超过10%,4家药企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超过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无论是大型的综合性制药企业,还是新兴的各类医药公司,每一家都在顺势而动,积极调整发展布局,而其中向创新药企转型、增加研发投入正是大势所趋。
培养、扩充专业人才
随着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推进,本土药企转型淘汰赛明显正在加剧。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领域热情高涨;另外也更加注重医药企业和技术公司的技术前景和商业模式。在这一背景下,药企之间对于人才的新一轮竞争也就此拉开序幕。
其实,不管药企是出于转型还是市场洗牌等原因,人才都是竞争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阿斯利康、诺华、礼来、GSK等众多跨国药企作出的战略调整动作频频,本土药企也在加速转型,导致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如何挖掘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成为了药企的重要课程。
据悉,目前不少国内药企都在通过更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职位以及未来全新职业的发展机会等条件,吸引更多专业化人才的加入,以期组建更强大的人才团队,助力企业发展更稳健。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企业也要突破传统的培训方式,使人才发展与业务需求以及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体现人才价值。
拓展市场
近年来随着经济化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国内行业集中度正不断提高。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越来越多国内药企正开始加速布局化之路,通过寻找合作伙伴,把产业链放到竞合链中,同资源进行整合。
例如,如恒瑞医药一直将化布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自2005年,恒瑞医药奥沙利铂
原料药获得了欧盟CEP认证后,就开始阔步化。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加大化战略实施力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多个海外申报项目频传捷报。
除此之外,复星医药、新华制药、绿叶制药、齐鲁制药等药企也早已取多个国家的海外认证,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总的来说,药企在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进行业务板块的纵向拓展,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拓展市场已成为本土药企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