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药网 市场分析】
原料药处于医药产业链上游,是保障药品供应、满足人民用药需求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大型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家,根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我国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43.3亿元,同比增长10.4%。近期,有业内专家表示,我国带量采购政策的推行将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据了解,2018 年起我国正式开启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的改革,主要针对仿制药领域。到今年为止,全国仿制药带量采购已进行到第2轮。2019年12月29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称,为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式,进一步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开展第2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目前,第2批带量采购中标的33种药品,已定于今年4月份在全国铺开。
据悉,在这个带量采购持续深入的过程中,正使得仿制药企业的生存法则逐渐转为“成本控制为王”。要知道,带量集采的主要精神为“以价换量”,即通过去除药品冗余流通环节中的费用和利润来降低药价,对满足条件的降价药品分配相对广阔的市场,并保证应用。带量集采的根本目的是提质控费,将仿制药市场从营销驱动转向临床价值驱动。
而原料药作为仿制药的上游,必然会随之受到传导影响。首先在政策推动下,仿制药企业的经营重心将转到生产端,具备量产实力的原料药或
中间体企业将成为仿制药企业争相合作或投资的对象。例如复星医药,在2018年就已开始投资自建原料药基地(11月27日,上海复星药业发布公告,同意控股子公司重庆药友制药投资不超过10亿于“原料药化产业基地”)。
其次,原料药产业还或将有望借助集采降价政策红利扩大市场份额,复制继药品和器械之后的国产替代进口路径。届时,集制剂和原料药为一体的企业能够凭借成本上的优势,以价换量,从而对短期无法实现在高壁垒原料药布局的同品种其他生产企业产生冲击。
另外,业内普遍认为,带量采购后国内原料药的总体地位也会提升,带量采购前国内化药制剂市场对应的原料药多为化采购,政策推行后预计国内原料药将实现大幅度进口替代。
总体来看,中国原料药行业进入壁垒较低,生产企业多且小,产生价格受供需影响有明显的波动性。但在出口推动叠加内需刚性环境下,我国原料药行业具备长期增长动力。未来,随着带量采购政策+一致性评价政策+关联审评政策+环保持续收紧,大宗和特色原料药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过剩产能将逐步出清,原料药竞争格局改善,同时专利悬崖以及进口替代窗口也带来了原料药行业整体地位提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