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近日,有业内消息称,国内一家外企董事会决定,公司销售部门将实施营销模式转型,由直营模式转型为产品宣传和市场推广服务外包招商模式。总的来说,就是过渡期后销售人员将全部转型,不再有底薪工资和五险一金。如果不接受这个安排,可以调岗到总部上班,不调岗,就按照N+1解除劳动合同。
据了解,目前已有一批医药代表接受了赔偿,准备离职。
事实上,近来不断传出有药企要裁撤销售团队或者销售团队要降薪的消息。如前段时间,一国内药企发布通知称,因经营情况,解散一产品线,裁撤50多人。
这些消息都在业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主要是因为发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由于药企经营活动受影响,1季度的业绩多不理想,不少医药从业人士对于自身的职业前途有担心和忧虑情绪。但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药企裁撤销售团队,可能还是因为其自身内部的情况。
例如2月-3月,默沙东剥离女性健康产品、成熟产品和生物仿制药,成立新公司;赛诺菲将欧洲的六个
原料药生产基地合并在一起,创建一家独立的原料药公司,还公布剥离消费者健康业务的计划;GSK拟剥离部分抗生素业务。这些都会带来一批医药代表的岗位变动。
事实上,有业内专家表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药代表目前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如受带量采购等医改政策的影响,药品价格下降正成为行业趋势,在中间环节被挤压的情况下,很多药企都将费用严重缩减的医药代表列入了裁员队伍。
例如,在集采扩围中,未中标的北京嘉林药业不久后宣布解散销售团队;跨国药企赛诺菲优化分流了波立维的医学团队以及销售团队等。另外,此前还有多家企业传出消息要对销售部门进行调整,如在今年初,华森制药、恩华药业、恒瑞医药等多家药企早已对销售部门做出调整,甚至明确将减少在销售环节的投入。
可以说,4+7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要求,在一直不断考验着药企和医药代表的抗风险能力。近年来,能明显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正通过创新研发、转变销售模式等增加市场竞争力。例如创新药可以降低行政降药价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药企就开始逐步转入创新药的研发。像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Brukinsa)目前就已获得FDA加速批准上市,不仅突围了国内市场利润缩减的困境,还为中国原研新药出海带来了“零的突破”。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长期来看,核心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产品多元化且研发能力突出的医药制造企业和具备完善的销售网络布局及渠道建设的医药流通企业将在未来保持更强的竞争优势及抗风险能力。
总的来说,在中国的医药市场上,一些细分领域的小众药物仍需学习与挖掘,即便这些药物在相对数量上属于少数,但是鉴于中国庞大的患者人数,其数量亦不可小觑。未来,医药代表也不会消失,而是将回归本位和价值升级。作为医药代表本身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容面对行业发展以及意外情况带来变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