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目前,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和转型受到“十二五”、“十三五”重大创新专项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2016年初正式启动的一致性评价以及2018年“4+7”带量采购政策持续影响下,中国的医药市场尤其仿制药行业正迎来全新变革,乃至新一轮行业大洗牌。
基于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在集采背景下应该规避仿制药投资标的。但从目前的医改大环境,及一系列医保政策来说,中国应该可以出现具有影响力的仿制药和创新药。那么,对于目前的仿制药企业来说,具体又有哪些品种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呢?据笔者了解,当前业内普遍看好这3大类仿制药品种的发展。
原研占比高、市场集中度较低的品种
抗肿瘤激素拮抗药(阿那曲唑片、比卡鲁胺片等)、抗抑郁(盐酸舍曲林片等)等产品,在国产仿制药市场占有率平均为10%~40%,临床对仿制药接受程度也相对较好。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突破,但短期内如果不能占据主流,也可能会出现原研产品降价走量的“中国特色”。
原研占比较低、市场集中在国产药企的品种
这类品种,包括催眠镇静药咪达唑仑注射液(2019年恩华药业市占率为93.64%且较为稳定)、抗痛风药非不他司片(恒瑞医药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等;也包括部分没有原研的首仿领域,如绿叶制药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00%市占,且后续入局者较少。未来,这类品种随着国产集中度提升,或将不断侵蚀来自原研或其他仿制药厂的市场。
原研替代空间广阔的品种
原研替代空间广阔的品种,如肾上腺素吸入剂及其他吸入剂、胰岛素、心血管类β受体阻断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阿罗洛尔片)等品种,市场规模相对大、竞争者较少。
此外,神经类多巴胺类药、生殖泌尿及性激素、眼科治疗、抗炎等细分品类的品种虽然现在市场规模较小,但通过仿制药降价、替代的方式能提升药品可及性,扩大市场空间。这一类品种,原研替代空间大、首仿有定价空间,且后续BE和临床排队少,竞争格局良好,但同时对企业的研发实力也会要求较高。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标准、医保动态调整等系列政策推进,高定价和市场准入能力不再是仿制药企业核心能力。未来仿制药竞争壁垒将转变为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产品集群。仿制药企业需要尽快提高经营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来扩大市场规模实现盈利。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