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随着老龄化加速及慢性病的高发,巨大的市场需求已经对中国医药市场及药企的创新供给形成倒逼压力,以往企业靠低含金量的仿制药、辅助用药争夺市场规模,以药品回扣换取市场份额的策略正受到严重挤压。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行业已到了不创新难以生存的地步。
中国医药创新风潮正盛,这三点值得注意(图片来源:制药网)
但对药企来说,在医药创新这场长跑比赛中,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还只是新手。未来随着跨境合作、化资源配置趋势的加深,如何能更好的创新,避免失败就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创新不能急,要稳扎稳打
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随着一系列审批改革、鼓励创新药政策的出台,目前包括恒瑞医药、康弘药业、百济神州、复星医药等在内的一大批企业,正通过不断加码药品研发,在医药创新的浪潮中,逐步形成“中国创制”。
但在创新形式大好的情况下,我们也要看到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而且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成功。当前,中国医药还处在从仿制转向创新的大拐点,“fast-follow潮”过后,如何立项研发有真正临床与市场价值的新药,从同质化研发中脱颖而出,并加速在中国乃至的上市,是所有药企和新药开发机构共同面临以及要花时间研究的长期课题。
重视专业型人才的挖掘与培育
目前,医药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019年,在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创新药领域的人才快速流动逐渐成为业内常态。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少有超过90名高管辞职,涉及诺华、默克、默沙东、太极集团、丽珠集团、天目药业、精华制药等众多国内外药企。
虽然医药格局生变,导致的人员变动在所难免。但药企也需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企业自身需求积极进行人才结构调整和招揽。毕竟在创新药、仿制药成为新研发方向的背景下,更具经验和专业性的高层次人员或成为国内医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事实上,如今不止制药行业缺少人才,制药设备行业也缺少人才。据说,有企业开出高年薪也招不到专业型人才。因此,某些企业就在人才梯队的招、训、培、练上下足了功夫。在完善培训机制的同时,还专门针对专业人才开设干部培训班,每年投入百万元的培训费用。甚至还有企业,专门送技术人员去国外进修。
加深与其他机构合作,减轻研发压力
目前,创新药研发的花费越来越高,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来支持研究。而比较快捷进行创新药研发的办法就是同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合作,大学和研究机构有人力、物力、知识优势,医药企业可以找到他们,并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
事实上,制药市场CRO行业渗透率正处于快速增加阶段,从2006年的18%增长到2017年的44%,预计到2020年,CRO行业渗透率将达到54%。因此找人外包代工,也逐渐成为了药企避免风险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于很多资金不足的中小型药企来说,由于自身设施、研发人员不足,选择借助药物研发生产服务公司来完成临床开发等工作,是一种较为明智的做法。
结语
从整体来说,在医药创新的长跑比赛中,中国还是一个新选手。在这段创新之路上,需要戒骄戒躁,不能只关注周围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要踏实走好每一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