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随着深入推进和普及健康中国行动,中国医药消费市场正不断扩大。在这期间,大型跨国药企也都在加速融入中国医药市场,并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和策略以满足不同阶段持续变化的医疗健康需求。
例如前不久,德国拜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安德森来华。其表示,拜耳集团将继续扎根中国发展,提高本地化生产能力,加大在京投资布局,与更多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探索同北京在现代种业、土壤固碳技术、细胞基因疗法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除了拜耳,其实自今年3月以来,多家大型跨国医药企业高管就相继开启了访华行程。同时,辉瑞、阿斯利康、武田、强生、赛诺菲、默克、美敦力等大批企业还都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并与多地政府、企业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其中,阿斯利康宣布再度扩大在华投资,在青岛建设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总投资约4.5亿美元。阿斯利康方面表示,该项目的落地将推动青岛工厂成为其全球药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辉瑞计划到2025年,在华提交约12款创新药物的上市申请,涵盖肿瘤、疫苗、抗感染、炎症与免疫等诸多领域。
赛诺菲方面表示,为满足中国市场对心血管类药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杭州工厂将新增投资3000万美元,建造新包装车间,用于包装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预计2025年7月投入使用。
……
在业内看来,跨国医药企业坚定扩大在华投资的决心,主要是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据生物制药研发及临床测试服务公司艾昆纬的数据显示,中国药品支出在2022年达到了166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5年内还会增加将近300亿美元。
此外,有关优化营商环境、新药审批审评提速、医保准入等相关政策,更是在为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市场持续投入注入坚定信心。近年来,通过不断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促进外商投资环境、对创新药实行优先审评审批制度等政策,跨国药企新药引入和获批上市的速度已明显加快。2022年,拜耳就在中国获批了3个创新药,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而2023年以来,跨国药企新药在中国临床、上市的步伐依旧在加快。上个月,就有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药企接连宣布有产品获批临床、以及新适应症。如6月19日,CDE网站公示,葛兰素史克申报的重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AS01E佐剂系统)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6月17日,阿斯利康申报的1类新药zibotentan胶囊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和达格列净片联合治疗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6月16日,罗氏宣布其神经罕见病创新药物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的适应症拓展已经获(NMPA批准等。
总的来说,受市场需求及政策利好印象,未来越来越多跨国药企还将在中国市场加码布局。在此背景下,中国预计将成为这些跨国药企药物研发、生产、商业化的重要枢纽;同时,中国在全球医药研发领域的贡献也将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