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 近年来,跨国药企普遍面临原研药的“专利悬崖”,在此背景下,跨国药企出售在华业务也变得十分频繁。据悉,又一家跨国药企出售在华工厂。
近日,九洲药业公告,其决定变更募投项目部分募集资金1.85亿元用途用于收购山德士(中国)所属中山制剂工厂(下称:山德士中山制药厂)100%股权并进行增资。据公告,九洲药业拟收购标的,是山德士(中国)拟新成立的一家子公司,由山德士(中国)将剥离出来的制剂生产制造资产、生产和管理团队等整合至中山制剂工厂而成。山德士则是瑞士跨国公司诺华的集团成员。
据悉,九洲药业在完成对山德士中山制药厂的收购后,剩余资金对山德士中山制药厂进行增资,用于实施山德士中山制药厂CDMO(医药商业生产外包)制剂改造与扩建项目。
据梳理,除了以上跨国药企出售在华工厂外,今年以来,还有多家跨国药企也出售了在华业务。如第一三共(中国)曾与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并在其微信发布相关转让信息显示,第一三共(中国)向重庆药友转让大陆地区可乐必妥制剂的生产销售权和生产该制剂的生产公司全部股权,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完成转让。
分析人士表示,在国内医药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各大跨国药企在华策略与第一三共转型思路一致的,还有罗氏、礼来、GSK、武田、辉瑞等。
另外有机构统计,2021年,辉瑞、默沙东、诺华、GSK、罗氏等多家跨国药企均将非核心业务或拆分剥离,或出售,或对外授权,甚至直接关停。
GSK对外宣布,通过剥离非优先品种产品,重点支持疫苗和特殊药物业务的发展;罗氏也对外宣布,停止对罗氏芬等成熟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将资源聚焦到创新药上;默沙东也剥离女性健康、生物类似药及部分成熟药品。上述跨国药企均在旗下产品专利到期后,做出了剥离相关业务、聚焦创新药的决定。
近年来,跨国药企普遍面临原研药的“专利悬崖”,而随着集采的推进,跨国药企的“超额利润空间”已经被逐步压缩。“带量采购后,拥有原研药的跨国药企面对大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价格上的冲击,不得不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的业务。”有分析人如是表示。
但是也有人士指出,与跨国药企出售在外资产对比,国内很多药企则爱上收购海外公司,如除了上述的九洲药业外,康龙化成2022年先后收购了英国Cramlington的Aesica公司(
原料药商业化基地)、美国Coventry生产基地(原料药商业化基地)等,以增强公司在小分子CDMO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整体实力。 中国生物制药今年6月也宣布,公司、全资附属公司invoX Pharma Limited及invoX全资附属公司Fennec Acquisition Incorporated与F-star Therapeutics,Inc.订立合并协议及计划,拟斥资逾1.6亿美元收购F-star Therapeutics,进一步补全公司抗体药物管线。凯莱英也在今年2月份宣布同意以约5794万美元收购美国Snapdragon Chemistry,Inc.等。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