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集采打破了传统的量价增长边界,其所释放的销量却未必能抵消降价带来的影响。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冲集采影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积极调整业务构架也已成为不少药企发展的头等大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企业组织架构调整加速,目前众多企业都进行了拆分剥离、业务整合、更替高管、规模裁员等举措。
各大药企密集调整下,创新正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图片来源:制药网)
如赛诺菲中国,在上半年就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自8月1日起,赛诺菲中国将由施旺担任中国区负责人及普药事业部大中华区负责人。施旺将领导加速赛诺菲胰岛素创新产品Soliqua和心血管药品Praluent市场转型,以及执行为新一代基础胰岛素Toujeo制定的带量采购(VBP)战略。
阿斯利康自2021年6月两款呼吸领域重磅产品未纳入集采后,其在中国市场架构调整也变得尤为频繁,包括2021年6月合并现有消化和呼吸雾化业务,成立消化及呼吸雾化业务部;2021年9月宣布罕见病业务部正式成立;到11月,又宣布拆分合并多个业务部……而今,阿斯利康中国已形成了肿瘤事业部,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事业部,和罕见病事业部四大业务架构。
在业内看来,跨国药企无论是构架调整还是人事变动,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医药市场环境变化,聚焦核心业务,特别是创新药领域。从目前大部分跨国药企的战略调整中,不难看出,创新占据着赫然显要的位置。实际上,除了跨国药企,国内药企在集采推动下,也调整不断。其中,加码布局创新早已成为大势所趋。
据了解,近年来本土药企的创新研发投入一直在持续上升。其中,大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2020年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6%。目前,在不断投入创新研发下,诸多企业也已迎来成果。8月23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的2022中期业绩报告就显示,新产品、创新药、肿瘤药已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有效对冲了前三批集采的影响——其中,近5年内上市新品84个,收入占比达43.5%。
值得注意的是,在药企加码创新药领域的同时,不少药企还在精简人员和支出;以及拥抱数字化,来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此,业内认为,随着集采不断深入,药企在加强研发投入,打造更合理的人员架构的同时,还将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抓住机遇。
总的来说,近年来,医药行业出台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集采、医保控费、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等一系列政策,使药企利润空间不断受挤压的同时,也在加速整个市场洗牌。未来,在此大背景下,各大药企想谋发展还是得靠创新药。但要注意的是,受此影响,将来各大药企在创新领域的竞争也将持续加剧。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