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近日,华润三九在机构调研中提到,“OTC产品价格比较市场化,公司有一定定价能力,公司OTC产品的提价分两种,一是核心品种由于上市多年价格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成本已上涨很多,所以对这一类产品会陆续进行小幅提价,主要是覆盖成本上涨的影响,同时实现品牌价值,提价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患者的接受程度。二是培育中的成长品种,随着产品品牌力提升,有逐渐提价的过程;同时,公司不断升级产品体验,改进工艺及包装设计,相应也会对价格做一定提升。”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OTC(非处方药)受成本上涨、产品升级等影响,或将再迎涨价潮,但整体幅度预计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OTC(非处方药)价格变动已经很常见。近年来,受人工成本上升、环保成本提升、两票制推进、一致性评价等因素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上涨,关于OTC产品涨价的消息不断。
比如,早在2018年,包括华润三九、云南白药等多家上市公司都有在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介绍,公司的相关产品进行了不同幅度的价格上调。
彼时,华润三九提到其近年来对三九胃泰、感冒灵、强力枇杷露等产品进行了小幅度的提价。公司还表示,OTC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品牌,公司将继续重点进行品牌打造,公司逐步梳理价格策略,根据自身品牌的定位,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相关品类竞争的状况,做出了对产品价格的调整。
云南白药曾对创可贴、痔疮膏和气雾剂进行了提价。公司表示调价主要考虑针对渠道商,特别是零售终端。OTC激烈竞争态势,在渠道利润空间很小。为调动渠道商积极性,弥补产品渠道利润缺陷做了价格调整。此外,出厂价也有调整,但整体调整幅度较小。
佛慈制药自 2018年3月1日起对浓缩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胶剂、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产品进行全线提价,上述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17.6%,零售价也将做相应调整。
另外,必康股份、片仔癀、东阿阿胶、江中集团、三金桂林、马应龙等药企也曾有过对一些OTC产品价格进行一定上调的消息。其背后主要和
中药材原料价格持续提高、药材受严监管质量提升等因素有关。
据了解,这些曾提价的OTC品种既有大品种,也有小品种,比如包括地高辛片、红霉素软膏等一批常用的低价药都曾调整过价格。
业内认为,OTC受成本上涨等因素进行小幅度涨价不可避免,但药企在上调价格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态势与消费者接受程度。从产品提价角度看,连锁药店的受益程度甚至可能高于厂家。而从近年来医改政策来看,随着集采常态化、医保谈判等多项政策的推进,“降药价”仍然是医药产业的主基调。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