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新版《药品管理法》发布后,在大大提高药企违法生产劣药、假药成本的同时,也导致医药行业内,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收到大额罚单。2021年至今,药企获百万处罚的消息就一直在业内不断传出。
例如今年6月,上海药监局公布一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海一药店未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违犯相关法律法规,擅自改变经营方式,被处以罚款约317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94万元,罚没金额合计超400万元。
5月17日,云南某药企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4月30日收到了云南省药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决定书显示,由于公司生产假药,依据相关规定,被责令停产整顿,并没收假药“小通草”20.25公斤;处以货值金额15倍罚款(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按十万元计)150万元。
另外,还有报道称,用茯苓、菊花等多种中药饮片制造“假药”后,4名医药人在4月9日被判处刑拘、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十年等处罚,并累计罚款百万元;4月6日,湖南省药监局公示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湖南某中药饮片企业生产销售假药被罚2800元;而今年1月初,湖北某药企也因生产、销售假药“生麦芽”,被湖北省药监局给予行政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四倍的罚款,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等。
从以上其实不难看出,对于生产、销售劣药的行为,药监局都将会依据依旧《药管法》进行处罚,一旦被查实,那么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实际上,这也意味着,医药行业警钟已敲响。在药品监管不断趋严下,药企的违法成本将变得越来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从针对销售假、劣药的行为,按照新版《药品管理法》规定,卖假药下限罚款150万,零售劣药下限罚款10万来看,业内分析认为,未来百万处罚或许还将不断涌现。之所以这样预测,主要是由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还不规范,有些配套还不完善,如成药工艺变更的科学管理,如饮片的种植端混乱局面等。
实际上,目前不管是新药品管理法也好,还是新药典譬如农残33规定也好;立法用意很明确,就是倒逼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加速淘汰落后企业。对此,业内分析认为,未来所有药企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不仅需要在药品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合规经营;还需要思考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在提高利润的同时尽量压低不必要的成本,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