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近日,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宣布在上海浦东设立全国商业营运中心,并于近日正式启用。据了解,全国商业营运中心的设立是GSK中国深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同时也是业务模式转型的创新性举措。未来,该商业营运中心,将整合GSK中国处方药的进口、采购、分销及结算等职能,通过对进口及分销业务的优化、简化,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进口效能,从而使GSK高品质、创新的进口处方药品,能够更快速、更及时地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除此之外,GSK相关负责人还明确表示,未来GSK将加速发展,发挥中国作为GSK全球战略市场的作用,并以‘中国潜能’助推全球业务,大力提升药品创新性、可及性,守护人民健康。
业内分析认为,GSK此次在上海设立全国商业营运中心,其实主要还是由于看好中国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所致。有报道统计显示,2020年阿斯利康、拜尔、礼来、赛诺菲、默沙东和罗氏等8家企业就在中国实现了256.27亿美元(折合约166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其中,礼来202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增幅更是达到19%。
目前,随着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医药市场对于跨国药企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巨头也开始纷纷加快了在国内的业务扩张和市场布局。例如,总部位于纽约的辉瑞公司早在198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1998年在上海静安区成立中国区总部。2018年,辉瑞公司组建了全新的业务部门——辉瑞普强,专注于非传染性疾病领域的治疗。2019年,辉瑞普强全球总部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其成为头个在中国设立全球总部的跨国药企。
2019年,赛诺菲在中国进口博览会上也公开表示,到2025年,公司将为中国市场引进30余种创新药品和疫苗。当时在现场,赛诺菲还集中展出了其突破性创新产品,例如:头个获得美国FDA及欧盟批准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剂Dupixent。
从整体来看,虽然原研药相继过专利期正逐渐使跨国药企不再享有"超国民待遇",但国内医改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创新政策却也正在为跨国药企丰富的创新产品线打开更为广阔的中国市场。除此之外,中国开放创新的土壤,也在让更多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未来的设想成为现实。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兴科技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更是为跨国外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业内预计,未来跨国药企还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布局。而在中国药品审评审批的提速,带量采购常态化等因素影响下,专利药、创新药业务将成为跨国药企业绩在中国增长的驱动力,同时也将成为跨国药企不断加码的领域。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