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近年来,随着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和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的深入推进,医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研发创新已成为药企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在此背景下,一些早先进行创新布局的本土药企也开始陆续迎来了新药获批上市的关键期。
据国家药监局6月21日发布的《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共审评通过新药上市申请208件,较2019年增长26.83%;审评通过创新药上市申请20个品种(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1类创新药受理量分别为14、752、296件),审评通过境外生产原研药品新药上市申请72个品种(含新增适应症品种)。
在国内医药创新大势下,今年我国大批国产创新药又开始迎来了上市潮。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截止到6月30日,2021年药监局共批准15款新药上市。其中,7款为我国自主研发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包括艾米替诺福韦片、赛沃替尼片等,涉及豪森药业、恒瑞医药、泽璟制药、荣昌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另外,治疗领域也十分广泛,涉及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乙型肝炎,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等。
从整体来看,我国在新药创新研发方面正在不断获得突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创新药研制已从零走向跟随性创新,并不断向原始创新,即自主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迈进。业内认为预测,照目前国内创新趋势来看,到2030年,国产创新药、特色药或将会成为国内医药市场的主体部分。与此同时,我国的医药产业也将从仿制药时代加速进入到以创新药为主要驱动力的新时代。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业内也指出,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如靶点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和在研产品线高度重复等。其中,靶点高度重复,意味着目前我国药企更多做的还是快速跟随,临床研究也是集中在快上市的靶点和作用机制上面,在创新上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要想真正提高国产创新药研发创新能力的根基,业内认为,还在于培养具有原创意识和能力的药学人才,以及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一直以来,我国药学人才的课程体系都是以仿制药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为主,与国家对创新药的战略需求相去甚远。因此,未来相关企业只有需借政策助力,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够更好的蓬勃发展。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