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2020年疫情暴发后,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中医药人才不足的现实问题。事实上,过去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匮乏、中医教育西化等问题,也一直长期制约着我国中医药服务质量的提高。
而在当前人才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优势资源的背景下,其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近年来我国也开始不断加强中医师承体系建设,并且通过多途径培养中医药人才。
如今年2月份国家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提出,我国将用5至10年培育10万名左右中医药骨干人才。其中,在政策措施方面,将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依托现有资源和资金渠道,用5至10年时间,评选表彰300名左右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培育500名左右岐黄学者、3000名左右中医药人才、10万名左右中医药骨干人才,强化地方、机构培养责任,建立人才培养经费的中 央、地方、机构分担机制。
另外,2019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也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当前各地也纷纷开始通过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来夯实中医药发展根基。如“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在中医药产业、基层等紧缺人才培养上就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今年1月21日,四川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就提出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应急体系、推进传统中医诊所、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等十项行动,多方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
其中,在中医药产业人才培养上,四川省将建设中医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3个,培养中药产业、医养结合、中医康复保健等技能型人才3000余人;创新开展订单定向委托培养模式。同时,四川省还将建立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开展中医急诊急救、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等临床急缺人才培训,培养1000余名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生。
据介绍,下一步,四川省还将加大中医药实用紧缺人才培养,重点培养精通重大传染病预防救治的中医药防疫人才,中药生产、加工、健康服务业等方面的中医药技能工匠以及传承民族医药发展、有创新意识的民族医药实用型人才。
除了四川省外,作为中药资源大省,河南、甘肃、山西、深圳等地近年来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也下足了功夫。如2020年4月10日,河南省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健全服务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发展的举措,促进该省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
在人才培养方面,文件提出将鼓励培养模式创新,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实施“仲景人才工程”,办好仲景书院和仲景学堂;启动河南省中医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培养20名人才和一批创新团队;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
同年3月1日,深圳发布的《深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中,也提出在中医人才培养上,深圳将实施鹏城岐黄工程,5年内培养不少于300名本土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补助经费每年300万元。此外,深圳还将建立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同时建设100个市级名老中医药师承工作室,补助经费每年100万元。
从整体来看,业内认为,这些政策措施遵循了中医药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真正具有中医思维的中医药特色人才,助力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基础、多方面提升人才质量。未来,在这些政策的助力下,预计中医药教育体系将加速逐步完善,人才队伍规模和素质也将有大幅度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也将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