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CRO又称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主要为新药研制提供包括药物筛选、药学研究、临床前试验(药物评价)、 临床试验(Ⅰ期-IV 期)、药物警戒服务、注册服务等技术服务。CRO 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且高效地完成某些药物研发工作,是医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创新药方面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国内CRO行业日渐火热,相关企业也开始迎来持续利好。
有消息显示,1月20日上午,医药股CRO赛道全线暴涨,泰格医药、康龙化成涨10%,药明康德涨近7%,昭衍新药、亚太药业更是直接涨停。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21日,昭衍新药再次盘中涨停,报147.83元。截至目前,成交4.25亿元,换手率1.29%。
对于CRO个股集体飙,升业内认为,这主要是受益于创新药浪潮和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产业链向国内聚集,CRO赛道高景气度延续所导致。当前伴随药物研发服务产业链向国内转移叠加,国家正处在由仿制药向创新药战略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国内市场新药研发需求快速增长,然而新药研发并非一蹴而就,极低的成功率以及巨大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对于众多创新药企而言可谓“亚历山大”,以化药研发为例,平均进入药物开发管道 5000 –10000 个先导化合物中,只有一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新药批准,而这其中的研发成本是20亿美元以上,平均需要10-15年。
在此背景下,外包行业凭借其成本和效率优势,开始得到创新药企的亲赖,其纷纷选用CRO模式进行药品研发。据悉,有研报就曾指出,在创新药已成为行业发展方向的背景下,创新药研发服务外包高景气度将持续。与此同时,对创新药研发至关重要的CRO也将成为享受到政策红利的细分领域。
事实上,目前CRO行业的确已成为一个频频出大牛股的医药细分赛道,从上市CRO企业2020年的涨幅表现来看,药明康德全年涨幅达29%,康龙化成涨幅翻了两倍,维亚生物翻了足足一倍,而泰格医药A股涨了156%,港股涨了80%。
业内分析认为,中国CRO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中早期,对比美国新药研发驱动的CRO行业数十年的持续高增长,国内新药研发投入预计在未来5-10年有可能保持10%甚至20%的增速。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CRO市场规模为55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能达到191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能够达到28.3%。此外,外包服务对中国研发总支出的渗透率2018年为32.3%,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46.7%,相较国外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但在中国CRO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有人士指出,虽然中国CRO行业增速很快,然而市场份额却非常碎片化,当前国内CRO市场主要由跨国CRO和本土CRO组成。除此之外,我国CRO行业还面临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国内CRO行业集中度低等困境。
未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业内认为国内CRO就需要为医药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研发服务。具体来看,大型CRO企业可以通过与药企在药物发现阶段建立源头合作,提供药物发现一体化服务;小规模的公司则可以通过特色技术平台或服务构建核心竞争力,在各个细分领域争取新突破。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