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药网 政策法规】临床路径主要是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和时间顺序性的医疗照顾计划,核心是将某种疾病或者手术所涉及到的关键检查、治疗、用药、护理等活动进行标准化。其目的主要是规范治疗手段,同时控制医疗费用。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多个部门也多次发文推广临床路径。在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要强化医疗技术准入、临床路径管理和卫生技术评估,逐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入径率、完成率,降低变异率、退出率。
业内认为,实施临床路径可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增长,促进合理用药。但值得注意的是,未进临床路径药品或面临淘汰加剧的大挑战。
有数据显示,自2009年10月,原卫生部颁布《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来,截至2017年8月,临床路径累计印发数量已达到1212个(其中县医院适用版216个),涵盖30余个临床专业,基本实现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全覆盖,基本满足临床诊疗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去临床路径管理并没有考虑复合病症的情况,很容易小病复合、叠加多种疾病,也没有相应的各级医院收费标准,很容易出现同一疾病,医疗费用千差万别的情况。
除此之外,在《意见》提出要逐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入径率的背景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药品当然将拥有更多进入医院市场的机会,未来也将大面积推广这部分药物的临床路径。但对于没有进入、或进不了临床路径的同类药品来说,就相当于进不了医生的处方,或被大面积淘汰。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临床路径涉及到药品使用上有的中规中矩,以类别为代表,不偏不倚,中立客观;有的则直接逾越正常的用药规律,忽视城乡差异和医院等级差异 ;还有个别路径则以某些药品为路径名称,这些情况或将加剧不合理用药和产生更多大处方的发生,加剧企业间不平等竞争等问题。
但总的来说,虽然目前相关政策在逐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入径率、完成率,降低变异率、退出率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可在推行分级诊疗已经是中国医改必然的政策,在基层医生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临床路径管理作为较快、较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手段必将被进一步推动。未来,这一管理方式必将对医生诊疗行为的影响,而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明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