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医药行业如果说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是体现企业现阶段的盈利能力,那么研发投入对于药企来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公司未来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截止目前,国内各上市药企2019年的年报披露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笔者根据各公司年报中整理出的研发投入数据,来为大家盘点一下研发投入靠前的五家药企。
恒瑞医药:38.96亿元
恒瑞医药2019全年收入232.89亿元,归母净利润53.2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9.79亿元;收入与利润增速双双超过30%。其中,除收入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以外,2019全年研发费用也达到了38.96亿元,规模及比率均创历史新高。
得益于研发上的大力投入,让恒瑞医药不断推出新药。2019年,恒瑞医药提交PCT新申请63件,获得国内授权38件,获得国外授权53件。同期,恒瑞医药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2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11个;取得创新药临床批件29个,仿制药临床批件2个。取得2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批件,完成8种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申报工作。
除此之外,恒瑞医药还先后承担了4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
复星医药:34.63亿元
复星医药的主要业务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和医学诊断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医疗服务为主体,并通过本集团投资企业国药控股涵盖到医药商业流通领域。尽管近年来业绩增长不算稳定,但复星医药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2019年,复星医药全年研发投入34.63亿元,同比增长38.15%,占总营收比例达12.12%;其中,研发费用为20.41亿元,增长37.97%。其中,制药业务研发投入为31.31亿元,增长39.12%,占制药业务收入比为14.38%。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向创新药企业迈进。
从创新药成果来看,截至2019年底,复星医药有9个小分子创新药产品、9个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临床试验批准;3个小分子创新药、3个适应症获境外临床试验许可。除此之外,在2020年上半年,复星医药还迎来了多项创新进展:利妥昔单抗新产能获批,在2020年有望迎来放量;公司头一个BD的创新小分子药物阿伐曲泊帕片免临床获批上市,预计今年将贡献收入;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有望2020年第2季度获批上市,其在欧盟的上市进程也有望2020年落地,或成为头一个走向海外的国产生物类似药品种。
迈瑞医疗:16.49亿元
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产品覆盖了生物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三大领。近年来,迈瑞医疗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6年突破10亿元,2017年达11.32亿元,占营收比例10.13%;而2019年,其研发投入金额为16.49亿元,同比增长16.15%,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9.96%。
目前,迈瑞医疗凭借不断创新,已经建立起基于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在深圳、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和美国西雅图设立了八大研发中心,而第九个研发中心-武汉研究院也在加紧建设中。未来,迈瑞医疗还将持续保证研发投入,不断增强研发实力,借鉴部分细分领域的成功替代经验,重点布局尚未实现替代的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等领域。
上海医药:15.09亿元
上海医药2019年年报显示,其全年研发总投入合计15.09亿元,其中费用化投入13.50亿元,同比增长27.22%。实际上,近年来上海医药苦练内功,一方面潜心打造专业营销体系,另一方面聚焦重点专科着重发力。目前,通过创新公司在心血管、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全身性抗感染、呼吸系统、消化道和新陈代谢等领域的大品种群渐成规模,过亿产品数从2018年的31个增长至35个,其中过5亿品种增至9个,过10亿品种1个。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上海医药采用“自主研发+BD”两条腿走路的研发策略。在自主研发费用里,34.13%的费用投向创新药研发,并取得较多阶段性进展。SPH3127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临床II期全部患者的入组,即将迈入临床III期,同时该药已启动两个新适应症的探索研究;雷公藤抗类风关适应症获得临床默许,抗艾滋适应症启动Ⅱ期临床试验,并已完成头例受试者入组。
科伦药业:13.51亿元
一直以来,科伦药业都紧跟政策导向,以高度的战略定力坚守“三发驱动,创新增长”战略,以“励精图治、拥抱变革”为工作指引,调整策略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全力创新促进公司实现稳步健康发展。在2019年,科伦药业也继续加大了研发投入,根据年报显示,科伦药业的研发投入为13.51亿元,同比增长21.2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7.66%。全年实现了13个仿制药获批生产和多项临床申报,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项目研发和创新发展。
实际上,早在2012年底,科伦药业就开启了创新转型,持续专注于解决中国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临床用药可及性,不断推动创新药物研究、生产和上市的化进程。多年来,科伦围绕和中国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疾病新靶点和新技术进展,启动了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近500项药物的研究,其中包括364项具有集群、难度、特色和成本优势的仿制药(含一致性评价品种)和22项改良创新药、具有me-better优势的创新小分子49项和生物技术药47项。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