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会议论坛】6月28日下午,由制药网主办的2020制药产业线上展览会-公益展同期线上主题论坛成功召开,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5000人。
新药研发有“两高一长”之说: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批上市,通常需要经过10—15年的时间。通常有近九成的药物在Ⅰ期临床阶段就会被淘汰。能够在药性、安全性等方面达标,终走向市场的药物可谓是千里挑一。但随着很多新技术的不断突破,药物研发或将得到较大范围的优化。
本次论坛直播,主要探讨的是“智能药物”与“5G技术”将会给医药行业带来哪些革命性的变化?由澳洲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熊学敏教授主讲。
提到“智能药物”,可能很多人会产生一个误区:智能制造出的药物即智能药物。对此,论坛开场,熊教授就对“智能药物”的概念作了解释,他指出,智能药物并不是智能制造生产的药物,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举例的日本大冢制药研发的智能药片、MIT研发可食用的消化道传感器、PH梯度依赖型胶囊壳、含有药物的智能胶囊等,通常带有芯片可控释、可定量、可定时等优点。
2020年以来,5G技术得以快速走进人们的视野,其以低时延、高效率、泛在网的特点成为众多领域关注和议论的核心话题,如在医疗领域,5G远程会诊、5G远程手术、5G机器人查房等不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5G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应用情况如何,未来将带来哪些革命性的变化呢?
熊教授表示,目前从5G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外很多企业都在智能药丸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整体来看,3D打印智能药丸的制造技术还处于早期科研阶段, 并未完全进入大规模商用化阶段。
不过他也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药物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未来将从不同层面改变传统的医疗检测、给药方式与人们的健康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智能药丸因多种高疗效、低副作用的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将吸引更多企业布局。可以预见,随着5G技术的发展,将来会有更多智能药物、数字药物出现在市场上。
就国内的情况而言,熊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在5G医疗健康前期探索已取得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在国家政策有力的推动和技术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相信不久的将来很多的医药技术问题将有效地缓解。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