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近日,大三甲中日友好医院发布了2019年国家谈判药品遴选和自费药品淘汰结果。通告显示,有42个共计46个品规(其中西药44个品规,中成药2个品规)入院,包括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修美乐)、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达伯舒)、马来酸吡咯替尼片(艾瑞妮)、帕妥珠单抗注射液(帕捷特)等大品种。
2019年12月16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文《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推进谈判药品及时进入定点医疗机构,各地医保、卫生健康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对谈判药品的配备、使用等方面提出要求,指导各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功能定位、临床需求和诊疗能力等及时配备、合理使用,不得以医保总额控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限制、药占比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配备、使用。
据了解,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参与谈判的药品共计150个,谈成97个,全部纳入目录乙类药品范围。中日友好医院的这42个品种均由这97种国谈药品中选出,其中2个中成药分别是金花清感颗粒、复方黄黛片(薄膜衣)。
业内指出,近年来,随着很多中药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尚不明确”,再加上西医不能开中药的政策,使得中药进院受到了一些限定。因此对于这2个成功进院的中成药品种而言,实属不容易。
在公开入院品种的同时,中日友好医院也公布了74个自费品种的淘汰药品目录,其中包括中西药66种,成药8种。据了解,这些被淘汰的自费品种一般是临床应用层面价值不高,或者存在不被许可的灰色收入的品种。
实际上,对于自费品种的管控,上海已经带头加强市医疗机构临床药事管理,如规范自费药品采购、合理控制自费药品使用比例。业内认为,随着上海打响这一枪,其他省份或会陆续跟进对自费药品的限制。
另外,从大趋势来看,随着地方医保取消,一批未能进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成为自费药,临床应用价值不高或存在替代产品的也可能被逐出医院。
那么,在此背景下,药企们应该怎么做呢?业内认为,企业应该清理“内存”,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要对自己在研、在销、库存产品进行评估,优化产品结构,对于没有盈利空间、没法拼价格、产品未来量不大的品种,该放弃放弃,毕竟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
业内建议,如果产品确实在临床路径层面,或是在联合用药层面,可以通过明确的临床数据证实自己的疗效,就能证明产品的临床价值可以进入医保;但愿意这样做的企业有限,因为企业更多的是同质化产品,做出临床疗效也没有独享权。总的来看,随着大三甲医院对自费药作出清理,药企们需要谨慎作出抉择了!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