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19年,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如何?

来源:制药网
2019/12/4 16:20:3944180
  【制药网 市场分析】2019年全国医保目录谈判准入药品名单已经正式公布。笔者注意到,在本轮中标的52种新增西药中,有41种中标企业为诺华、辉瑞等跨国医药巨头,占比近八成。可以想象到,跨国药企在本轮谈判中表现的活跃程度,愿意“以价换量”,不再是过去的观望状态。这也可以见得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并没有想要放弃中国市场的计划。
 
  2019年对于跨国药企而言,可以说是压力很大的一年。政策方面,例如在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4+7”带量采购、集采扩围、医药目录谈判等国内政策措施的影响下,一些高价原研药可能难以在医院的销售渠道畅通,而医院渠道又是跨国药企的重点市场;仿制药快速、大比例替代原研药等,原研药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减......跨国药企一边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医改政策,一边需要作出相应的战略决策,稳定或扩大市场份额。
 
  那么,2019年跨国药企作了哪些相应的举措呢?其一,裁员、人事调动。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带量采购的推行,仅2019年上半年,赛诺菲、诺华等跨国药企的领导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聚焦到中国区。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安进、GSK、诺华、赛诺菲、BMS等多家跨国药企的中国区主管都在上半年进行了换血。
 
  其二,业务“剥离”。受“4+7”带量采购政策持续推进的影响,跨国药企为了减少原研药受到的冲击,不让部分产品影响业绩,一般会考虑作出“剥离”的决定,更加聚焦于核心业务。例如,今年诺华集团下属公司与九洲药业签订了转让协议,拟转让剥离技术与药品开发资产后的苏州诺华100%股权;GSK与复星医药签订了协议,拟向复星医药出售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100%股权;礼来制药将向亿腾医药出售旗下抗生素产品希刻劳和稳可信在中国内地的权利,以及位于苏州的希刻劳生产工厂等。
 
  其三,积极布局创新药研发。如强生、罗氏、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顺应国内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政策,在中国布局新药研发,建立中国研发中心,或在华加速新药上市、把新药放在中国上市,通过与中国本土科研院校、企业等合作,加快创新药物开发。其中,与本土企业合作的方式也很好理解,通过和本土药企“联姻”,跨国药企可以在后续审批、生产、上市环节可以享受“国产化”的政策优惠,减少审批流程,缩短药品上市时间。
 
  其四,补充在华的产品线。例如,今年阿斯利康通过与绿叶制药达成战略合作,获得血脂康胶囊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推广权。这是MNC初次获权在华推广由中国药企自主研发的中成处方药。据悉,阿斯利康此番合作旨在补充其在华的心血管产品线,同时弥补其在“4+7”带量采购中可定®(瑞舒伐他汀钙片)落标带来的销量下降。
 
  其五,扩充基层市场的医药代表队伍。受政策的影响,基层市场逐渐成为药企的新鲜“蛋糕”,为了更快速地抢食,跨国药企纷纷扩充医药代表队伍。例如,辉瑞已经开放了1000个县级市场医药代表的岗位;阿斯利康已开启两轮针对县域市场的招聘,范围覆盖全国20省158市517县。另外,拜耳(中国)、默克(中国)、葛兰素史克(中国)等跨国药企也发布了医药代表的招聘信息。
 
  回顾这一年,跨国药企增速放缓,裁员、甩包袱等消息不断,受政策利好,逐渐崛起的本土药企也给跨国药企带来了挑战,但中国因人口基数大,且药品需求不断增长,对于跨国药企而言依然具备吸引力。未来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市场,跨国药企或开启新的篇章。
 
  阿斯利康执行副总裁,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曾在谈到中国的发展环境时认为,中国市场的机遇大于风险,“中国虽然有风险,但是别国风险更多,做药待在中国是好的事情。中国的货币、经济增长形势、政局、政策都是稳定而一以贯之的,这是很难得的环境。”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2018年,50家制药机械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上亿元

下一篇:集采时代来临,仿制药企业该怎样活下去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