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带量采购”政策持续推进,跨国药企或将受重大影响

来源:制药网
2019/10/21 11:02:4240268
  【制药网 市场分析】 近年来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愈演愈烈,2019年,“4+7”带量采购政策更是持续推进,由原来的“4+7”试点城市逐渐推向全国。据了解,该政策在影响本土制药企业的同时,也对跨国药企产生了重大影响。
 
  业内表示,在4+7政策落地后跨国药企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会进一步萎缩,或逐渐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另外,跨国药企在中国的研发战略也在转型。如2017年以来中国研发中心裁减人员甚至撤销的消息却不断传出,跨国药企从自己的研发部门大包大揽转向与外部合作研发,过往独立的研发机构开始削减投入,加大了与本土药企在研发上的合作力度。例如派格、开拓药业与辉瑞,华领医药与罗氏,再鼎医药与赛诺菲,礼来制药与信达生物都达成过合作开发协议。
 
  带量采购改变了跨国原研药企的战略,一些外资药企调整明显,开始以低姿态参与到招采扩面中,加大降价幅度。据不完全统计,第二轮带量采购有十几家跨国药企参与,其中6家外企表现优异,7个品种入围。
 
  一些外资药企的报价甚至低于仿制药。德国医药巨头赛诺菲在氯吡格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两个品种上的报价几乎与仿制药药企报价一致。去年的氯吡格雷品种,是由仿制药药企深圳信立泰中标,但今年深圳信立泰却意外出局,原研药赛诺菲因为降至目前低价17.81元而得以入场。
 
  为赢得中国市场跨国药企大幅降价。这次也有更多的跨国公司赢得了合同,原因是更多的跨国公司实际上大幅降价。总共有7家外国制药公司中标:赛诺菲(Sanofi)、阿斯利康(AstraZeneca)、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默克公司(Merck & Co.)和礼来制药(Eli Lilly),以及诺华旗下的山德士Sandoz子公司和印度的雷迪医生(Dr. Reddy ' s)。
 
  为更好的赢得中国市场,跨国药企也逐渐与本土初创企业携手。究其原因,业内表示,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与较大的临床需求是跨国公司加快本土化研发的重要前提。另外,本土小型生物公司的灵活性、决策效率与创新动力也是吸引跨国大药企的主要原因。而新药研发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都在逐年攀升,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的形式,这些风险得以平摊。
 
  制药公司在中国支付的科研费用只相当于发达地区的1/4或1/5,临床试验费用要比在欧美国家低30%左右。中国大量的患者样本也会让临床试验中样本采集非常便捷,并且统计数据完善。而且,选择本土企业合作,在后续审批、生产、上市环节都可以享受到“国产化”的政策优惠,减少审批流程,缩短药品上市时间。
 
  带量采购,是国家医保局牵头,以数量为筹码换取降价,操作是医保支付使公立医院保证中标药品的采购量,这是一剂猛药,企业为了中标后的市场,降价幅度之大在业内产生震荡。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带量采购通过上海地区的数年试点,到“4+7”试点,再到全国扩面,标志着仿制药高毛利时代正式结束,仿制药进入拼产品梯队、拼成本控制能力的时代,行业供给侧改革进程加快,市场向快速集中。
 
  随着“4+7带量采购”等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到期原研药面临本土企业竞争,在持续降价、市场萎缩压力下,多家跨国药企相应品种营收已明显遭受影响。有文分析,辉瑞、罗氏、GSK、阿斯利康、礼来等跨国药企都未幸免,与本土药企下场厮杀在所难免。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4+7带量采购蝴蝶效应:医药代表行业遭遇动荡

下一篇:未来药企的竞争力:更加依赖于专业化人才的竞争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