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 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的争议由来已久,且一直悬而未决。日前,新出版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下称“药品目录”)相当于对这个问题定性了。“药品目录”中强调,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基金方可按规定支付。各统筹地区要建立医保协议医师制度,加强对医师开具处方资格的核定管理。
西医在没有获得中药处方权资质的情况下几乎是没办法再开具任何中成药处方的。而具备相关资质是指,要求除中医类别的医师,其他医师需经过不少于1年的中医药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并考核合格,才能开中药处方。
西医不能处方中成药,中成药变炮灰
新“药品目录”一出,地方也随之跟进。河北、青岛、内蒙古、山东卫健部门、一些医疗机构相继发文,对中成药的处方权进行约束和管控。实际上制订此规则的主要原因是,目前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所开具,临床上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现象较为突出。有报道称,西医开出的中成药处方不合格使用率达到了40%。为了规范临床中成药物的规范使用,避免西医对于中成药的滥用,制订此规则。曾有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北京某部门调查显示,超过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开出的。2008年北京市18家医院调查结果显示,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不合格率高达为43.4%。
政策的走向决定了行业的走向,中成药大多是由西医开出的,政策落地的话,将有极大可能冲击到中成药行业。中成药在医院的终端销售,目前还是以综合性医院为主,后者又以西医为主导。如果西医要接受一定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才能开中药处方。两套不同的理论思维能否顺利融合理解,还有愿不愿意学习,都得打个问号。
而且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1.5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7.5万人,占到医师总数的16%。这也意味着,如果西医不能开具中成药,对千亿级中药市场来说震荡明显。
中医药企业业绩不佳,寻求突破点
除了对中成药开方做出限制,在医保支付限额上,国家新版医保目录对目录内部分易滥用的药品进一步加强了限定支付管理,主要包括是抗生素、营养制剂、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除了严格适应症之外,都必须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但是三级医院西医又不能开,二级以下有抢救能力的医院又有限。有专家甚至预测,明年可能所有中药注射剂销量将会断崖,暴跌一半!
虽然中药注射剂受到严格管控,但终决定其命运的还是自身疗效,如果有证据证明产品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则还是会有其生存空间。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表示,临床数据缺失是中药注射剂和中成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就无从证明注射剂产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缺乏数据支撑,企业每往前走一步都十分困难,拿数据说话是才是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其实一些企业并不敢去做临床(试验)。”这导致其在进行医保控费时,往往成为炮灰。针对这一情况,目前已有不少药企着手准备或已开展再评价工作,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目前众多药企不仅积极投入临床试验,期盼以临床数据证明注射剂产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在其他方面开始寻求转型突破。例如昆药集团,在面对中药注射剂受到了越来越严格的管控,辅助用药及重点监控目录也呼之欲出,一旦主要产品被纳入,会对销售规模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为减少政策对公司带来的影响,近几年持续推动由注射剂为主向口服+注射,处方推广为主向处方+OTC的战略转型,实现了三七、天麻等产品处方市场迁徙到OTC等零售终端、针剂到口服剂产品的迁徙。目前情况来看,昆药集团血塞通口服制剂的销量增速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带动了公司业绩保持增长态势。
采取与昆药集团相同策略的还有神威药业,公司主要应对策略方向是创造口服制剂新增长点、加大口服制剂增长动力,减低对中药注射液产品利润贡献的集中度。
严规背后,是促进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决心
根据之前在全国推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对于西医师处方中成药的政策发布解读来看,其实新“药品目录”出台这几项政策的初衷是在于鼓励西医学习中医药理论,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和辩证施治的原则规范,合理使用中成药,而并非禁止或限制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
而其实施范围是主要用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而目前对于县级(二级)医院暂不做硬性要求,但将在下一步县级(二级)医院绩效考核中逐步实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成药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中成药限方于三级医院,可以看做是对之前中成药限方规定的补丁指导,也给了似乎身处绝境的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市场以新的希望。
不管怎么说,医疗事关民生,规范诊疗行为,严格管理是必须的!笔者认为这也是保护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此前业绩重度依赖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的药企来说,抓紧顺应行业趋势转型升级,实乃大势所趋。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