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中医药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有效政策扶持

2008/3/11 10:58:3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日前谈学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时表示,报告特别提出的“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是我国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发展包括民族医药、民间医药、中西医结合在内的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制定和实施有利、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王国强指出,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是党和政府从我国国情出发,重视改善民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大决策;是党和政府从中医药事业发展实际出发,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特色优势,对于建立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说,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既要靠中医药行业自身的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奋斗,努力担负起发展和振兴中医药的历史重任,也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制定有利、有力、有效的扶持政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王国强介绍,去年以来,中医药系统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影响和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提出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下,制订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措施,为落实“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的要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国强强调,中医药系统要按照*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继续抓紧研究提出符合中医药特点和中医药工作实际的有利、有力、有效的扶持措施,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医药事业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和中国国情出发,进一步深化和统一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战略意义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二是要完善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中医药事业投入保障机制,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建立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保持公益性,又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府补助倾斜政策。建立科学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鼓励中医药服务的医疗保障政策,制定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三是要建立健全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中医医疗资源,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发挥中医“治未病”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加强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四是要大力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切实推进中医药的继承工作,努力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评价体系和协调的科技管理体制。五是要全面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改进中医药院校教育,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建立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六是要加大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中药资源的有效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培育中药“名厂、名店、名药”,打造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按照中药特点加强中药的监督管理,保证中药质量稳定和安全有效。七是加快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医药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民族医药继承和科研工作,完善体现民族医药特点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按照民族医药的特点管理和发展民族医药。八是要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促进事业发展和服务人民健康的功能和作用。九是要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十是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制定、部门协调和组织推动。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中医药行业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中医药法》的立法进程,提高中医药科学管理水平,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