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洗前的准备工作
- 人员安全防护:操作人员应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酸碱手套、防护眼镜、防滑鞋和防护服等。这是因为在清洗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清洗剂,或者在罐内作业时面临滑倒、碰撞等风险。
- 设备隔离与排空:将储罐与其他设备(如进料管道、出料管道、搅拌装置等)进行有效隔离,防止清洗液进入其他系统。同时,要确保储罐内的物料完-全排空,可通过打开出料口阀门、使用抽料泵等方式,并且要检查液位计显示为零,以保证清洗效果。
- 通风换气:在清洗前,要对储罐进行充分的通风,以排除罐内可能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可以使用通风设备,如轴流风机等,将新鲜空气引入罐内,直到罐内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这可以通过气体检测仪器来确认。
2. 清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清洗剂的选择和使用:
- 根据污垢类型选择:如果是有机污垢,如油脂、蛋白质等,可选择碱性清洗剂;对于无机污垢,如矿物质沉淀等,酸性清洗剂可能更有效。同时,要考虑清洗剂是否会对储罐材料造成腐蚀,例如,对于不锈钢储罐,应避免使用含氯的强酸性清洗剂,以免引起不锈钢的腐蚀。
- 正确的浓度和用量:按照清洗剂的说明书,准确配制清洗溶液的浓度。浓度过高可能会造成浪费并对设备有潜在损害,浓度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同时,要根据储罐的容积准确计算清洗剂的用量,确保能够覆盖整个内表面。
- 清洗方式:可采用浸泡、喷淋、循环清洗等方式。对于大型储罐,循环清洗是比较有效的方式,通过将清洗液从底部注入,顶部抽出,使清洗液在罐内循环流动,增强清洗效果。在喷淋清洗时,要确保喷头能够覆盖到储罐内的各个角落,避免出现清洗死角。
- 清洗顺序和重点部位:
- 从上到下清洗:一般先清洗储罐的顶部,包括顶部人孔、进料口等部位,然后逐步清洗罐壁和底部。因为污垢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淀,先清洗上部可以避免上部污垢再次污染已经清洗过的下部区域。
- 重点关注易残留污垢部位:如焊缝、进出料口、液位计接口等部位,这些地方容易藏污纳垢,需要重点清洗。可以使用刷子、海绵等工具辅助清洗,确保这些部位的污垢被彻-底清除。
- 防止清洗液残留:清洗完成后,要彻-底清除罐内的清洗液。可以采用多次冲洗的方式,如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直到冲洗水的酸碱度和电导率符合要求,确保没有清洗液残留,以免对下一次储存的物料造成污染。
3. 消毒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 消毒方法的选择:
- 热力消毒:如蒸汽消毒,对于耐高温的储罐,蒸汽消毒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蒸汽通入储罐内,使罐内温度保持在一定水平(通常121℃以上)并持续一段时间(如20 - 30分钟),可以杀死大部分微生物。但要注意控制蒸汽压力和温度,避免对储罐造成损坏。
- 化学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进行操作。例如,过氧化氢消毒剂的浓度一般在3% - 6%左右,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同时,要注意消毒剂的兼容性,避免与储罐材料或残留的清洗液发生不良反应。
- 消毒后的处理:消毒完成后,要对储罐进行再次冲洗,以去除消毒剂残留。冲洗后,若储罐不能立即投入使用,要保持罐内干燥通风,防止微生物再次滋生。可以通过向罐内通入干燥的无菌空气或氮气来保持干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