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康牌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制药网免费17

收藏

口味差造成儿童“缺药” 完善剂型是前提

时间:2016-08-23      阅读:873

  口味差造成“缺药” 

  如果药的口味差,儿童不愿吃,相当于用不到药,很多年轻妈妈因此成为“海淘一族”,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国外儿童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在玲认为,“海淘”药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除非家长对药品的质量、适应症、禁忌症、用量等有充分的了解,否则不建议自己买来给孩子吃。  

  虽然海淘药物存在风险,但国外儿童药人性化的设计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张文认为,国外不仅重视儿童药的外观,把药做成卡通形状,也注重口味,国产药物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  

  葵花药业集团研发中心总监谢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除了有效性、安全性,服药的口感(顺应性)问题确实非常重要。儿童对味觉的巩固期在半岁~2岁之间,此后在认知、思维上逐渐成熟,因此有必要在不能改变儿童天性的条件下,尽量符合他们的需求。 

  “目前,国内儿童药主要以水果味、果奶味、甜味为主,而水果味又以橙味、橘味、蜜桃味、草莓味、山楂味为主,但总体而言,适合儿童口味的药品数量不多。”她还表示,相比西药,中成药的口味更需要改进。西药成分具体单一,可通过添加矫味剂或工艺创新进行调制。而中成药成分复杂,多带有药味和苦味,通过工艺的改进,口感有一定改善,但不能*掩盖组方药材的味道,还可能影响药性。 

  好吃的药更有竞争力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国内儿童药(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儿童使用的用法用量的药品)市场规模2009年已达347.42亿元(按终端销售价计算)。业界估测,实际上国内儿童药市场规模远大得多。儿童药市场规模从2005年到2009年的年增长率均超过10%,复合增长率为11.5%。据此估计,到2015年,中国儿童药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元。 

  但与之不太协调的是,国内专业生产儿童药品的厂家。全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的统计显示,全国6000多家药厂,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能生产儿童药的企业也不过30余家。对此,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陶剑虹表示,不论什么年龄层次,对药品的需求都是刚性需求。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国式家庭的中心,他们的用药需求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我相信,儿童药市场蕴藏着较多的机会,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儿童药市场中来。”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到,“儿童服用的药物在口味上要求较高,具有不同口味的口服剂型儿童服用的依从性更高”。此调查中,家长认为目前儿童药的不足之处提及率zui高的就是“口感不好,儿童不爱吃”,其中1~3岁儿童的家长“非常希望改善口感”。这说明,要提高竞争力,抢占儿童药市场,口味十分重要。 

  美国鼓励口味多样化 

  相比之下,美国市面上常用的非处方儿童药,如感冒药和抗过敏药,一般都有葡萄、樱桃、口香糖等多种口味。有些药还有防染型,解决了孩子吃药时弄脏衣服不易清洗的烦恼。处方儿童药口味则相对单一,如儿童用抗病毒的药菲只有香蕉味,抗生素安美汀(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混合剂)只有混合水果味。 
   
  美国药房的药师在儿童药口味上也起着重要作用。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如果消费者不喜欢这种味道,可以直接要求药房调味。很多药房都会在保障药效的前提下,免费用“口味处方”等调味剂提供调味服务,即使收费也不过一两美元。比如,孩子大多不喜欢安美汀的混合水果味,这时药房可根据要求,将其调剂成甜橙味、西瓜味等10~12种不同的口味。    

  表面上看,家长和患儿才是儿童药的剂型、品种多样化的受益者,但其实,由于相关政策的保护,口味的增加也能给药企带来更多好处。    

  在美国,一般药物的保护期在7年左右。期内,药品定价较高,例如儿童用抗病毒的药达菲,一个3岁孩子5天的用量约需要284美元。一旦过了保护期,厂家公布药品成分和制作工艺后,其他公司可生产仿制药,药品的售价和*都会受影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代化法案》中的自愿的儿科权条款,给制药公司提供了额外6个月的市场权,前提是完成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的儿童人群研究。能在儿童人群中做研究的政策,鼓励了药企积极开发更多更好的口味,让孩子愿意吃药。延长权的产品包括同样有效成分的任何剂型。所以,如果这个公司的剂型、口味越多,就有越多产品享受更长的期。 
  鼓励儿童药的政策还进一步保障了用药安全。有数据显示,以前美国曾有超过80%的成人药物用于儿童,但自从上述政策实施后,截至2013年,这个数字降到了50%。    

  改善口味,先要完善剂型    

  谢平表示,目前在国内儿童药研发中,已经将儿童服用的口感列为药品设计的优先方面。针对已上市儿童药,可以进行改善口感、丰富剂型的研究工作,不存在技术和审批障碍。    

  虽然口味已经引起葵花药业集团等企业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目前儿童药品种少、剂型和规格缺乏,还有更多企业仍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努力。谢平指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儿科患病人数约占所有疾病人数的20%,但儿童用药一直面临困境,存在品种少、剂量规格缺乏和用药信息不全等问题,急需制药企业合力解决。    

  “儿童药的发展有很多障碍。”谢平认为,儿童用药的各项技术和指标更为严谨,在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投入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更高,且儿童用药剂量偏小,季节性较强,使得儿童用药的整体利润偏低。研发儿童药物的成本几乎是成人药物的两倍,并且工艺复杂,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开展临床研究难度更大,尤其在我国,找儿童进行临床试验很困难。“作为药企,当务之急是要量身研制儿童药物,弄清楚儿童短缺的是什么品种,同一成分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儿童,需要进行不同剂型、规格及口味的药学研究,完善儿童用药的临床数据。”    

  2013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意见》,鼓励企业积极研发儿童规格和剂型,并在审批、招标、定价、医保等方面将给予政策优惠,具体措施还在商讨中。相信在国家的鼓励和药企的努力下,国产儿童药也能满足剂型和口味上的需求。

上一篇:智能制造是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关键 下一篇:中国制造与互联网相融合:加速凝聚新动能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