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工业经济转型发力新兴产业
时间:2016-11-01 阅读:573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省工信委了解到,2016年该省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工业项目“双百工程”,围绕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机器人等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重点推进食品、高品质乳制品、畜产品、石化煤化工等资源深加工领域一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专家表示,随着《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于近日印发,市场对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关注度再度提升。在这一轮转型当中,保持投资需求稳定增长仍是决胜关键,而新兴产业将会成为投资组合拳的主要着力点。
启动 黑龙江推100个亿元级新兴产业项目
黑龙江省推出的这一轮工业项目主要以新兴产业为主。
据了解,“双百工程”包括100个投资亿元以上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工业项目,和100个投资亿元以上资源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1612.6亿元。截至6月份,已有177个实现开复工,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其中,100个投资亿元以上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项目完成投资59.8亿元,占61.6%;100个投资亿元以上资源深加工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2亿元,占38.4%。
其中,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哈尔滨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富锦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18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等129个续建项目复工建设,完成投资68.5亿元;黑龙江省绿能生态牧业有限公司飞鹤奶山羊养殖及乳产品加工项目等48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8.3亿元。
此外,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大庆沃尔沃SPA平台将在11月份投产,沃尔沃集团确定大庆为S90轿车*生产基地,明年产量可达5万辆;为其配套建设的江森座椅、英提尔内饰门板、安祥轮胎轮毂等项目已经投产。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项目,将A320工作包从每年交付44架机,提升到396架机,预计到2018年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美元;大庆忠旺铝材项目基础工程已于6月初开工,120万吨板带箔年底前开工,一期50万吨高精铝预计于2018年投产。
多位专家表示,东北地区在发展大数据、资源精深加工等领域很具潜力。以哈尔滨市为例,据该市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科技实力较强,平台作用突出等优势,哈尔滨是适宜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地区之一。他们的目标是使大数据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体系,促进大数据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而记者日前在位于哈尔滨市的国裕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干净整洁的数据中心,在恒温恒湿系统保护下平稳运行。公司总办公室主任刘晓慧介绍说,黑龙江*的清凉气候以及冬季的低温,都降低了企业在耗电等方面的运营成本,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目前他们正在开展多项云服务平台应用,将黑龙江的行业等传统行业,注入互联网服务新活力。
重拳 保持投资需求稳定增长
就在两天前,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打出“重拳”——东北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正式落地。
记者注意到,努力保持投资需求稳定增长,打好投资组合拳是这份名为《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的文件的一大亮点。方案分年度明确了137项重点工作,拟于2016年-2018年开工建设的对东北振兴有全局性重要影响的、能够有效补短板和培育新动能的重大项目,共127项,主要涉及交通(含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预计总投资规模在1.6万亿左右。
上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是5.7%、6.7%和-1%,较一季度均有所回升,不同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分化比较明显。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指出,从三省内部看,产业相对多元,民营经济活跃,产业升级快的地区,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比如哈尔滨、长春、佳木斯上半年地方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2%、7%、8.7%。而传统产业集中的资源枯竭城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行业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兴产业发展较好,装备制造、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产值增长都在10%以上。比如沈阳机床智能机床新增订单超过了1万台,预计全年的销量将达到2万台。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也比较好。
专家分析称,从数据来看,由于东北地区传统的“原字头”“初字号”产业普遍增长乏力,煤炭、冶金、石化和部分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同比出现了负增长,“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已经俨然成为东北改革振兴必须抢抓的新一轮机遇,而顶层设计对此已经有了具体布置。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还建议东北各省区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时机,争取集中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另外,“我们要结合研究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一轮东北振兴。”他说。
保障 完善机制体制需政策联合发力
“东北经济短期靠项目拉动会出现一定成绩,但长时间来看,还是要靠制度改革来提速,这个过程是比较长久的。”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黄群慧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提到东北振兴中的制度改革,国企改革是绕不开的话题。实际上,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实施方案》已经初步对东北地区的国企改革进行了工作安排,其中就包括制定和组织实施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记者了解到,在此轮国企改革之中,力求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问题。同时,有关方面还将推动驻东北央企与地方协同发展,以及支持东北地区部分城市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在东北,国有经济占的比重偏大,国企改革与整个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尤其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国企改革不破题,全面振兴将无从谈起。
“东北国企改革滞后,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现象突出,应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剥离非主业,扔掉包袱轻装前行。”国家税务总局原局长许善达说。还有多位专家也建议,东北国企要加快用“市场方式”改革企业结构和机制,按照市场需求重新配置资源重组,摆脱对政府输血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