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药物合成小试至中试:工艺研发与控制3
时间:2020-06-22 阅读:3772
投料前的准备:
1. 对设备(反应釜、真空设备、离心机等),尤其是新安装和技改过的设备或久置不用的设备要进行试压、试漏工作,要结合清洗工作进行联动试车,以确保投料后不用再动火,在无泄漏的前况下,进行设备管道保养。
2. 做好设备的清洗和清场工作,确保不让杂物带入反应体系,防止产生交叉污染和确保有序的工作。
3. 根据工艺要求和试验的需要核定投料系数,计算投料量做到原材料配套领用,质量合格,标志清楚,分类定置安放。
4. 计划和准备好中间体的盛放器具和堆放场所。
5. 生产条件的检查:蒸汽、油浴、冷却水和盐水是否通畅(可用手试一下阀门开启后的前后温差),阀门开关是否符合要求。
6. 物料是否均相,搅拌是否足以使他们混合均匀,固体是否沉积在底阀凹处,尤其固体催化剂或难溶原料的沉积,如何采取避免沉积的措施。
各种仪表是否正常?估计整个过程(物料浅满发生变化和投料偏少时)温度计是否能插到物料里。
7. 写好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8. 对职工进行培训,工艺培训(尤其要讲清楚控制指标和要点,违犯操作规程的危害和管道走向,阀门的进出控制,落实超出控制指标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进行安全培训和劳动保护培训。
9. 明确项目的责任人,组织好班次,骨干力量安排好跟班,明确职工与骨干与上级领导之间夜间沟通联络方法。
10. 做好应急措施预案和必要的准备工作。
生产过程中的GMP要求:
1. 严格按照给定的工艺要求进行生产。
2. 按照给定的投料系数投料,投料量的计算需要他人复核。
3. 称料时需要复核原材料是否正确,称量后需他人复核,称量完成后应及时更改物料的状态标识,使其与实际相符、剩余物料放在地点。
4. 及时填写生产设备及现场的的状态标示。
5. 及时、完整、正确填写生产记录,特别是与小试现象不一致的地方,要做详细的记载
6.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出现安全问题时,及时汇报,按照应急预防措施正确处理。
7. 出现与小试不一致的现象时,及时沟通,尽快拿出后续操作方案。
8.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按规定处理,不能任意排放。
9. 节约用水、用汽、用电、用冷冻……,生产操作完成后的设备及时关停。
生产过程注意事项:
1. 严格按操作规程、安全规程操作,不能随意更改。如发现新问题需更改,必须有充分的小试作基础。
2. 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万一超标应及时进行处理(小试就应考虑到,小试应做过破坏性试验,找出处理办法)。
3. 注意中试,试生产温度计的传热敏感度与小试不一样,温度变化存在滞后性,应提前预计到这一点进行有关操作。
4. 真空系统出现漏气如何检查和应急处理,尤其在高温情况下,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5.突发停电,停汽,停水,停冷冻盐水应立刻分别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必要时配备和启用备用电源,N2保护等)。
6.注意生产中的放大效应,一般应逐步放大,不能单考虑进度,否则“欲速而不达”,要循序渐进。
7.由于不可预计因素和放大效应的存在,对单批投料量必须进行控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8.对反应过程中的现象进行认真的仔细的观察,及时记好记录,并及时分析出现的现象,要做好小试的先导或跟踪验证工作。各相关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关注整个生产过程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9.每一步骤的终点如何判断要有明确的指标和方法,每一步进行严格控制,可与反应中出现的现象综合起来判断。
10.正确选择后处理方法。进行过滤、萃取、结晶和重结晶等单元操作,在选择萃取剂和溶剂时,正确运用“相似相溶”原则来考虑杂质、产物的溶解度。选择溶剂时一定要在考虑工艺的适用性的同时,要考虑经济性和可行性,如价格,毒性及是否可回收和易回收等。小试进行后处理时就应考虑到这几方面。
中试生产完成后的工作:
1.及时清场(生产文件回收,桌椅的清洁,各种可重复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定置存放,生产垃圾的清理,生产现场的整理)。
2.生产设备的清洁(连续生产时的清洁,换产品时的清洁,*好是按照清洁验证方案的清洁方式进行清洁)。
3. 剩余物料的退库。
4. 及时更换状态标示牌(设备状态、卫生状态)。
5. 产品入库或按规定放在地点。
6. 废溶液,回收溶剂存放在地点,废固体按规定进行处理。
7.及时总结,找出小试和中试时的差异,结合检验结果,对中试做一个真实,客观的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正式生产打下基础。
8. 根据中试结果,结合研发时的各种资料,编制(或修订)出符合生产要求的产品工艺规程、工艺验证方案。
9.根据工艺规程,结合中试放大时的操作经验,编制(或修订)出在生产上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
10. 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及各种生产文件的要求,编制出符合填写要求的生产记录。
11. 结合小试和中放的结果,编制出符合要求的清洁规程和清洁记录。
12. 编制出有明确检验方法,且清洁方式是切实可行的清洁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
已有标准API中试放大应注意:
1.反应设备改变对反应条件的影响:实验室一般用玻璃仪器(耐酸碱、耐骤冷骤热、热量传导容易)。中试以上规模一般用不锈钢或搪瓷反应罐。不锈钢容器:需研究金属离子干扰;搪瓷反应器:应程序升温或降温,重新确定反应条件并研究对反应产物收率和纯度的影响。
2.反应溶剂:中试尽量革除一类溶剂,用三类或毒性较低的二类溶剂替代毒性较大的二类溶剂,研究溶剂改变对反应进程、速度和收率的影响。
3.搅拌与传质:中试时反应物体积成百倍增加,重点研究搅拌速度和搅拌桨类型对反应进程和产品纯度的影响。
4.热量传导:中试时反应容器增大,搅拌不均匀,不同位置热量不均衡,需提高供热/冷设备的功率和效率,严格检测不同位置的反应温度。另外规模不同甚至可能使热量需求的方向改变。
5.原材料、试剂、溶剂的级别:小规模生产一般用分析纯或化学纯;规模化生产一般用工业级原材料。中试时需进行不同级别原材料的替代研究,有时还需重新成本核算。
6.新生成杂质:中试时重点研究。若新杂质量较大,还需定性研究以分析产生原因,并进一步研究减少产生量,必要时制定注册标准加以控制,并考虑新杂质的安全性问题。
7.有机溶剂残留量:实验室规模一般用红外干燥或真空干燥箱,很容易控制有机溶剂残留量;中试及生产规模一般用普通干燥箱或自然干燥,需重新考察。
8.晶型控制:中试和小试相比容器材质、结晶速度、结晶时间等皆可能不同,晶型也可能改变。口服固体制剂的API(尤其是难溶性药物)应考察中试和小试时的晶型是否一致。
9.三废处理:中试以上规模生产时三废生成量成百倍千倍地增加,需进一步研究三废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
10.申报时应提供中试以上规模样品的研究结果,但很多申报单位仅做实验室规模样品或将实验室规模成比例地简单放大,可能导致修改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补充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