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恒盛超声机械有限公司

制药网标准9

收藏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时间:2011-03-28      阅读:5212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
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
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透皮制剂组方及现代方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
通过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透过蛇皮速率的影响,为筛选组方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氘标记物做示踪剂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进行的透皮示踪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为中药涂膜剂、膜剂、贴剂奠定理论基础。并可配合应用传统的中医穴位理论,采用穴位透皮给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中药微囊制剂
此研究使常规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变得更加有效、安全、方便。制成的微囊,根据粒径不同,可供制备多种剂型,既可解决某些剂型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又可制备缓释及长效制剂。如驱绦虫中草药鹤草酚片剂,崩解度及释放度均较差,为了增加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在胃肠道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小肠上段特定部位与寄生虫病原体相接触,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为复凝聚法制成微囊颗粒剂,经释放度测定、累计释药率在2小时即达高峰,在小肠上段造成高浓度,制成使药物控速在特定部位释放的新剂型。
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
成功用于化学药物的定时、定向、恒速释药系统及靶向给药系统已在中药制剂中应用。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将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淤冲剂浸膏和氟尿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加入明胶和磁微粉等制成磁性微球释药系统,该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浓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的目的。
中药生物黏附制剂
中药散剂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常见类型,但易随唾液流散,在病灶部位滞留时间短,影响疗效又污染口腔,在口腔散中引入生物黏附技术可明显延长并提高疗效,且药物容量大,可减少用药次数。
中药新制剂的基础——中药标准提取物
中药标准提取物是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中药材进行提取加工而得到的一种具有明确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严格质量标准的一种中药产品,可作为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其化学成分,是多种药理活性物质按特定比例组成的集合,继承了中药多成分的特点,体现着原中药材特定的中医功效,无论作为单味药,还是组成复方,*可以替代原生药使用,并且在质量控制方面有着*的*性,具有相对明确的物质基础和特定的药理活性,可以说是现代中药制剂的基础。

3
.中药制剂新技术工艺
现代中药制剂学已发展为多学科交汇的系统学科,的工艺技术不断应用于此领域。
提取分离纯化工艺
中药成分复杂,如何尽量多地提取有效成分,同时zui大限度地除区杂质是减小剂量、提高疗效的关键。目前广泛采用的水提醇沉法消耗大,成本高且生产周期长,提取效率低。据报导有以下新工艺: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利用某种流体(CO2)在临界点具有特殊溶解能力的特点进行物质的萃取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萃取能力强,提取率高
超临界(CO2)临界温度低,操作温度低,能较完好地保存中药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不发生次生化。
提取时间快、生产周期短。2-4小时即可*提取
操作参数容易控制,有效成分及产品质量稳定,药理、临床效果能够保证或更好。
具有灭菌作用,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和大量有机溶剂,减小三废污染。
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内酯类成分的萃取分离。
絮凝沉淀法
絮凝沉淀法是在混悬的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絮凝沉淀剂,以吸附架桥和电中和方式与蛋白质、果胶等发生分子作用,使之沉淀,除去溶液中的粗粒子,以达到精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目的的一项新技术。以壳聚糖为絮凝澄清剂制备抗感冒颗粒剂,比水提醇沉工艺更有效地保留指标成分的含量,且抑菌效果优于醇沉工艺,而成本降低。
超声波法
利用超声波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省时、温度低、提取率高,用该法提取效果比常规水提醇沉工艺好。
膜分离技术

此技术可解决传统提取方法复杂、繁琐、提取率低及大量应用有机溶剂造成严重污染等问题。用于除去中药提取液中存在的大量鞣质、蛋白质、多糖大分子物质及许多微粒、亚微粒、絮状物*。
超滤技术
主要利用多孔的半透膜对液体中的成分进行分离、提纯、浓缩,可省去醇沉、水沉、浓缩、过滤、冷沉、灭菌工序,大大节省工时,缩短生产周期,有效成分含量较传统工艺高,从而保证了制剂质量。
此外还有酶化学技术、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半仿生提取法等。
纳米技术
现阶段的纳米材料,分为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二个层次。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开发制备单个粒径只有1-100纳米的中药纳米微粒,并把它们作为基本单元,适当排列成三维的纳米固体,即纳米中药。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中药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治疗效果。运用纳米技术对传统名贵中药进行超细开发,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人体对药物的吸收程度,而且可以减少服用剂量,广义上可节约中药资源。
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药剂型改革与创新建立在新辅料应用的基础上,新辅料的进展为中药新剂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动着中药制剂的发展。如环糊精衍生物可作为有效的渗透促进剂,吸收促进剂;纤维素衍生物可提高中药片剂的崩解度,解决全生药片由于纤维多、粘性小、弹性大、易松片的问题。
结语
我认为中药新制剂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中药复方制剂的浸出与纯化工艺和浸出物质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研究上,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浸出工艺将有效方剂中各药材所含有效成分都浸出,才能保持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综合疗效的特色,才能达到充分利用中药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目的。加强资金、技术投入,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医药发展。

中药制剂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中药摆脱了过去作坊式的生产,为中药实现现代化,走向世界参与竞争,奠定了基础,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制备生产新制剂是从根本上改变中药制剂领域的落后面貌,从整体上提高中药制药技术物根本途径。

中药制药的前处理工艺技术
粉碎技术
粉碎是中药前处理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粉碎可采用单独粉碎、混合粉碎、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等方法。近年来,超微细粉化技术在中药粉碎中的应用日趋增多,运用气流粉碎、低温粉碎等现代加工技术,可将原生药从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um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中心粒径为10um左右,从而使药材成份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

浸提技术
中药传统的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近20年来,科技人员对传统浸提方法工艺参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查,建立了目前*的参数确定方法。即以指标成分的浸出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比较法等优选浸提工艺条件,确定参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多学科互相渗透对浸提原理及过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浸提新方法、新技术,如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提取等不断被采用,提高了中药制剂的质量。

分离纯化技术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沉降分离法、滤过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常见的精制方法有水提醇沉法(水醇法)、醇提水沉法(醇水法)、酸碱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和结晶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分离和精制的新方法。如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高速离心法等。在提取和精制过程中还可以选用两种以上工艺联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ZTC澄清剂与大孔树脂吸附联用;用大孔树脂吸附与超滤技术联用;用吸附澄清-高速离心-微滤法联用。

浓缩干燥技术
近年来,薄膜蒸发技术在中药提取液浓缩方面的应用日趋完善。同时,许多适宜中药生产的干燥设备问世,也提高了干燥效率和干燥物的质量。现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远红外辐射干燥箱、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

中药制剂工艺技术
制粒技术
湿法制粒技术在50年代制备中药冲剂中、片剂时应用zui多,所用辅料常局限于淀粉、糖粉、糊精。为了减少制粒过程中辅料的用量,现常采用流化床制粒技术(一步制粒技术)、快速搅拌粒技术、干法制粒技术。

包衣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的诞生及包衣锅的研制成功,薄膜包衣技术迅速发展,有逐渐取代糖衣工艺的趋势。
通过选择包衣材料和设计包衣处方,达到恒释、缓释、速释的目的,或者将药物制成在作用点释放的定位片以及将药物确切送入靶组织的靶向制剂,这些将使薄膜包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发景。

固体分散技术
水溶性和亲水性很强的物质常作为固态分散物载体,以增加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增加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也有应用一些水不溶性载体或难溶性材料作为药物的载体,阻止药物的释放,以达到缓释或控释的目的。

包合物技术
包合物技术目前zui常用的包合材料是В-环糊精。药物分子被包合或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超微粒分散物是一种超微型药物载体。分散效果好,易于吸收,释药缓慢,副反应低。特别对中药中易挥发性成分经包合后,可大大提高保存率,并能增加其稳定性。

微型包囊技术
微型包囊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材料(通称囊壁),将药粉微粒或药物微滴(通称囊心)包埋成微小状物的技术。近年来,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微囊的技术格外引人注目。

灭菌技术
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滤过灭菌法及气体灭菌法等是常用的灭菌方法。60Co-射线辐照灭菌和微波灭菌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发展也较为迅速。

中药剂型的研究
中药制剂的剂型应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科学技术的进步,医药事业的发展,剂型随之改进和创新是必然趋势。中药剂型的发展为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口服给药剂型
口服给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途径,在中药汤剂、丸剂、散剂等传统给药剂型的基础上,为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方便服用,不断地进行了剂型改进。目前中药口服主要研究开发的剂型有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口服液剂等。

注射给药剂型
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与发展是传统中药给药途径的重大突破。目前,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开发处在一个相对活跃的阶段,药物原料的来源更加广泛,制备方法不断增多,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在原有研究的基础,采用膜分离超滤、冷冻干燥等技术,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稳定有了明显的提高。制剂品种不仅有一般的溶液型注射剂,也有乳浊液,混悬液型注射剂和固体粉针剂,给药途径包括肌内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等。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更加注重提取分离方法的改进,以中药有效单体成分或有效部位为原料,提高注射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广泛采用新技术,使中药注射剂达到缓释、控释、靶向制剂的要求。

经皮给药剂型
中药经皮给药有多种剂型形式,传统的经皮给药剂型有浴剂、洗剂、搽剂、酊剂、油剂、软膏剂、膏药、糊剂、熨剂等;高分子药用辅料的发展,促进现代经皮给药剂型涂膜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贴片剂的开发研究,这些剂型的应用,拓展了中药外用药物的发展空间,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治疗原则,为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技术保证。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TDS)也是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一个趋势。为了提高经皮给药制剂中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制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特别是以中药或其有效成分作为透皮吸收的天然促进剂,已引起普遍的重视。

粘膜给药剂型
粘膜给药是指药物与生物粘膜表面紧密接触,通过该处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的给药方式。粘膜给药的部位可以是口腔、鼻腔、眼、阴道、直肠等,剂型根据需要可以是片剂、膜剂、棒剂、粉剂、软膏剂等。

中药制剂现代化的思考
中药制剂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实现中药制备现代化的途径与方法。
1
、大力开展以中药制剂学理论与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为新剂型与新制剂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2
、坚持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努力在复方配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中药复方制剂。
3
、开展中药制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从而为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奠定基础。
4
、注重中药新药开发与中药新剂型的创制,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造,更要注意中药新药的开发。新药开发的重点是一、二类新药的研究,要针对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开展治疗性药物制剂的研究。同时应当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剂型为目标,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开发研究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靶向药物制剂。
5
、重视中药新辅料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促进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 超声波中药提取技术的优势 下一篇: 中草药栽培现状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