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苏中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制药网免费11

收藏

中药超细粉体在中药配方中的应用

时间:2014-03-19      阅读:3996

  现代粉体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它已给世界工业的发展做出显著贡献。在西药制剂中较早采用了微粉化技术,并且工业化。古老的中药工业吸纳微粉化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
  
  有关中药采用微粉技术目前有多种提法,如超细粉体、超细粉碎技术、超微粉技术,超微细中药粉体、中药细胞级微粉、微米中药等,大祗所言是一回事,本文称为中药超细粉体,似较恰切。
  
  在西药制剂中的固体药物,尤其是难溶性药物,它的释放、吸收与药物的分散状态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般粗粉碎方法制得的粉末,往往释放慢,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因此,西药制剂中常将原料药微粉化,增加其表面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及溶解程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中药的微粉化也具有相同的作用,但对植物中药来说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植物的多数细胞通常只有几个微米左右,中药的有效成分多贮存在脑液中,常规方法难于提取出来,而中药微粉化后,可使细胞壁破裂,细胞内各种成分处于释放状态,基于此,中药超细粉体在临床使用上,起效较快,生物利用度也较高。
  
  西药的研究结果,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在人体的吸收代谢等都是相当清楚和明确的。而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还在不断地被发现,有效成分种类日见增多,几乎到了不能轻易说哪种是无效可除去的。例如,已经发现的传统酒沉工艺往往沉淀掉了不少有效成分,古老的中医药更为关心的是通过炮制除去或减少毒性成分,是将一味中药视为一个整体使用,力求保留全成分。因而自古便有散剂,即除了丸剂、膏剂等中药剂型,还有相当部分中药是打粉入药,到了现代也如此。
  
  我国药典95版收载全药材粉末制成制剂品种有206个,部分药材粉末制成制剂品种有60个,共占制剂品种的66.8%;2000版药典全药材粉末制成制剂品种有261个,占制剂品种57.2%。由此可见,中药粉末入药的工艺尽管存在剂量大、粗大黑等问题,但仍然占主要地位。有临床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中药粉末制成的蜜丸,对于病程较长、辨证较明确者,其疗效优子汤剂,甚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临床上有一小部分单味使用的中药,尤其是贵重药材,传统是研末吞服或冲服效果更佳,如人参、三七、紫河车、川贝母、水蛭等。中药发展至今,打粉入药在相当程度上仍存在其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现代的粉体加工技术的介入将有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中药超细粉体不牵涉到成分及分子结构层面的变化,四气五味仍存,不停逆传统中医药理论,容易为中医药界及患者所接纳。
  
  传统中药打粉与中药超细粉体都是粉碎加工过程,然而也不尽相同。中药材打粉一般颗粒大小达到100多微米,而微米中药是粉碎到几个微米甚至更小。在此尺寸下,除了上面已指出植物细胞壁破碎产生的效应外,颗粒表面积增大,其分散性、吸附能力、表面活性等性能都起了综合性变化。据报道,水蛭微粉化,用煎剂一半剂量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优于水蛙丝煎剂,且颜色变浅,腥味降低,质地细腻,利于吞服。中药超细粉体除了以散剂吞服外,还可做丸剂、胶囊、片剂(含片、舌面速溶片)、颗粒剂、喷雾剂、贴剂等剂型的原料。
  
  据悉,日本及东南亚有些国家和地区已将各种中药材超细化到30-50μm以下,分别制成冲剂、胶囊、片剂直接服用。由于中药微粉本身带进纤维素、粘液质等,在制片或制颗粒时可少加或免加辅料,制出片剂表面相当光亮。再则中药超细粉体可进一步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粉体加工技术除了应用中药材加工外,还可对中药提取物(干膏、有效成分、单一化学成分)微粉化,尤其是对难溶性提取物微粉化有着更重要意义。无论从加工的深度及应用的广度,还是从提升产品的性能上讲,中药超细粉体远非打粉中药可比。
  
  因此,有专家认为,中药超细粉体将产生中药行业新的一轮技术革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工程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粉体加工设备已多样化,性能综合化。中药往往含有较多的糖类、粘液质,一般难于粉碎得很细,而采用附带有深度冷冻功能粉碎设备则效果甚佳,深度冷冻下中药材变脆容易粉碎到几个微米。新型振动式超微粉碎机,具有冲击粉碎、研磨粉碎及混炼的功能,可供加工复方及需加辅料的加工使用,这里不单起了物料的细化、混合,还有不同物料之间结合作用。这种微粉机还可湿法进行运行,这对中药及某些外用制剂加工提供了方便。
  
  中药配方颗粒(原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是对中药饮片、中药汤剂的一种改革,其中包含着一小部分传统打粉药,既可直接吞服、冲服,又可作为其它剂型,如片剂、胶囊剂、各种中药丸剂及中药外用制剂的原料。因此,采用超细粉碎技术来提高中药配方颗粒品质有着良好前景。
  
  目前,生产上已有一些品种采用了超细粉碎技术并取得明显效果。如羚羊角、鸡内金、田七、全蝎、檀香等品种的配方颗粒,溶散快,入口无砂粒感。在对天麻的研究中,观察了微粉不同细度与天麻素溶出度关系、天麻微粉的制粒技术,天麻微粉颗粒的天麻素溶出度比天麻配方颗粒提高了20%余,且在5分钟之内天麻素已溶出70%以上,这将提高天麻的生物利用度及缩短起效时间。超细粉体技术对中药的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另一方面,由于中药材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至今还有许多未明因素,超细粉体技术在中药应用中的复杂性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如蒲公英超微细粉比细粉的薄层色谱图多呈现2个斑点。
  
  在天麻的研究中发现天麻的薄壁细胞、厚壁细胞、各种导管、草酸钙晶受粉碎的程度不一样,采用筛法分细度时,各细度中各种组织粉末构成比例不一样,可推测有效成分在各细度粉末分布可能含有差异。在天麻的不同细度超微细粉的薄层色谱图比较中发现,有一未知成分的斑点随着细度的提高明显突出,而已知有效成分天麻素不尽如此。对这一复杂性,我们正在建立一套评价系统,粒度分布、显微观察、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薄层色谱图比较、溶出度比较、药效学及毒理学的研究,以多方面指标评价中药超细粉体,从而有效地确定其使用价值及工艺指标。
  
  由于中药超细粉体的表面大,使之具有吸附力增大、易凝聚、易受污染的性质,因而给生产上带来了新要求。为此,我们同时也进行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粉体表现改性及制粒工艺,以至分装、贮存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中药超细粉体综合性强的技术,必须与其它技术及工程措施相结合,方能充分发挥其*性,方能在生产上得以应用。
上一篇: 制药行业应规避产能过剩 下一篇: 浅谈中国药企面临的三大情况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