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国内外食品包装材料有关蒸发残渣检测方面
时间:2020-07-31 阅读:656
大多数食品复合包装材料都是用塑料薄膜(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等)、铝箔或纸张,但在用它们加工制膜时,往往要加入不少助剂(如抗氧剂、热稳定剂等),这些低分子量的助剂不能超出GB(1)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具体品种限制和大使用量限制,在该标准中未被许可的物质,往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不允许使用,而被许可使用的物质,也不能超过大使用量界限,否则会造成蒸发残渣、重金属铅含量或高锰酸钾消耗量指标不合格。
那么,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有关蒸发残渣方面国内外是如何认识的呢?下面,广州标际包装设备有限公司为您一一介绍。
食品接触材料的材质有玻璃、塑料、橡胶、纸、金属、涂料等等。由于与人体健康的密切相关性,食品接触材料首先需要确保其自身的卫生安全。一般而言,食品接触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抗氧化剂、稳定剂、增塑剂、稀释剂等助剂,这些助剂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分子可以从材料迁移进入食品,影响食品的安全,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标准中都有对包装向食品中迁移物的检测要求与标准规定。例如,我国的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3-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4805-1994《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GB 19741-2005《液体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GB/T18192-2008《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GB/T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美国的CFR21 PART 170-189、日本的食品卫生法等。
ZF800A全自动蒸发残渣测定仪
在GB18006.1《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实施后,企业反馈意见较多的是标准中蒸发残渣项目技术指标≤30mg/L)对纸类、食用粉类、植物纤维类饮具要求偏高。另外,有的企业所属行业协会也反映标准中蒸发残渣项目技术指标≤30mg/1)对纸类、食用粉类、植物纤维类餐饮具要求偏高,不利于新的产业发展。为此,对国内外有关食品包装材料的蒸发残渣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1、蒸发残渣的概念
按照GB18006.1的宣贯教材的定义,蒸发残渣是指样品经用各种浸泡液浸泡后,在不同浸泡液中的溶出量,浸泡液分别为水、4%乙酸、65%乙醇、正己烷,它们分别模拟水、酸、酒、油不同食品的情况。
2、国外资料
世界各国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问题是相当重视的,不少国家制定了较详细的法规。
美国食品容器包装的有关法规,归属于FDA和USDA。例如FDA标准中Part170-189与食品包装的内容密切,并对迁移试验条件做了解说。在美国法规中,迁移试验规定的相当具体,把食品包装容器分为:一次性使用容器:未文调食品容器。至于迁移试验中模拟食品的落剂,则分为4种类型:1)蒸馏水,非酸性食品pH值5.0以上):23%乙酸?pH值5.0以下的酸性食品;3)8%或50%乙醇,酒类食品;4)正庚烷,油脂类食品日本关于包装材料的法规是相当完备的,日本食品卫生法明确指出:食品器具、包装容器是关系到饮食卫生的对象。日本版树脂规定如表1。次洲共同体EC)关于食品容器包装卫生安全性方面的规定,从1978~1991年,共颁布了十多项。EC也采用4种溶剂模拟食品进行迁移试验。米用蒸馏水模拟液体食品,用30g/L.乙酸模拟酸性食品如醋、酸菜),油脂用橄榄油,含酒*料则用15%乙醇。
荷兰是制定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性法规较早的国家法规较为详细,涉及的品种有塑料、纸、纸板、橡胶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及陶瓷、纤维制品、木材制品及软木、表层涂覆材料等。
3、国内资料
国内有关蒸发残渣的法规和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食品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陶瓷、食品卫生管埋办法》、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铝制品卫生管理办法》、陶瓷、食具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容器内壁涂料卫生管理办法》、食品罐头内壁环氣酚醛涂料卫生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GBI18001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等。
在当前食品安全逐渐上升为食品检测重点的时代,食品接触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成为了各食品厂商及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蒸发残渣也被列为各国食品接触材料市场准入及出口包装材料的重点检测项目,在各行业新闻中,经常能看到各种食品接触材料因蒸发残渣不合格被曝光、扣留或退回的消息。
为防止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由食品接触材料向食品迁移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积累而影响人体健康,各包材供应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严格控制材料生产工艺,尽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用量,并将蒸发残渣作为食品接触材料常规检测项目,这样企业才能在对食品安全高度警惕的市场中长期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