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乳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变化
时间:2015-06-16 阅读:3407
一)牛乳在室温下贮存时微生物的变化
新鲜牛乳放置在室温(10 ~21 ℃ )下,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抑制期
特征:在zui初阶段牛乳中的微生物反而减少。 原因:乳中含有一种名为“乳烃素”的细菌抑制物。在含菌少的鲜乳中,其作用可持续36h (13 一14 ℃ );在污染严重的乳液中,可持续18h 左右。乳烃素的杀菌或抑菌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但持续时间会缩短。因此,鲜乳放置在室温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变质现象。
2、乳链球菌期
生鲜牛乳过了抑菌期后,抗菌物质减少或消失,其内的微生物迅速繁殖,尤其是细菌的繁殖占优势,致使牛乳凝块出现。细菌主要是乳链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一些蛋白分解菌等,特别是乳链球菌生长繁殖特别旺盛。
乳链球菌分解牛乳中的乳糖产生乳酸,牛乳酸度不断升高。如大肠菌增殖,将会有产气现象出现。由于酸度升高,其它*细菌的活动就受抑制。当酸度升高至一定限度时(pH4.5) ,乳链球菌本身受到抑制不再继续繁殖,相反会逐渐减少,这时就有牛乳凝块出现。
3 、乳酸杆菌期
乳链球菌在牛乳中繁殖,使牛乳pH 下降至6 左右,这时乳酸杆菌的活动力逐渐增强。当继续下降至4.5以下时,由于乳酸杆菌耐酸力较强,尚能继续繁殖并产酸。此时还有非常耐酸的丙酸菌、孢子形成菌等出现,它们会消耗部分乳酸而形成一些优势菌。
特征:乳液中出现大量乳凝块,并有大量乳清析出。
4、真菌期
当酸度下降至pH3.5~3 时,绝大多数微生物被抑制甚至死亡,仅酵母和霉菌尚能适应高酸性的环境,并能利用乳酸及其他一些有机酸,于是形成优势菌。
特征:由于酸的被利用,乳液的酸度会逐渐降低,使乳液的PH不断上升接近中性。
5 、胨化菌期
特征:乳凝块被消化(液化)、乳液的pH 逐步提高向碱性方向转化,并有*的臭味产生的现象。
此时,适宜于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细菌在其中生长繁殖。这时的*菌大部分是属于芽抱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以及变形杆菌属的一些细菌。
二)牛乳在冷藏中微生物的变化
若生鲜乳未消毒即冷藏,一般的嗜温微生物被抑制;而低温微生物能增殖,但生长非常慢。
低温中,牛乳中较多见的细菌:假单胞菌、醋酸杆菌、产碱杆菌、无色杆菌、黄杆菌属等,部分乳酸菌、微球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冷藏乳的变质:主要指乳脂肪的分解。假单胞菌属的多数细菌,均能产生脂肪酶,活性非常强并具有耐热性,加热消毒后,残留脂肪酶还有活性。
冷藏乳的蛋白分解现象:产碱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它们可使牛乳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