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18原代细胞的筛选的Protocol
时间:2014-09-04 阅读:501
分析转化的功能和表达需要DNA稳定转染至宿主细胞染色体。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后,部分能够通过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内,根据细胞类型,至多80%的进入核内的外源DNA得到瞬时表达。极少数情况下,进入细胞的外源DNA通过系列非同源性分子间重组核连接,形成巨大的***结构zui终整合进细胞染色体。细胞基因组自由部分表达,所以整合并不一定意味着表达,只有整合到表达区的基因才会表达,而且整合到不同的染色体区段的外源基因的表达的量也是不同的。由于摄取、整合、表达外源基因是小概率事件,通常根据新表型筛选稳定转染体。一般情况下这种新表型由共转染的编码抗生素抗性基因提供。细菌Tn5转座子序列(neo抗性基因)携带的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可以将G418转变成无毒形式。G418是一种氨基糖类抗生素,其结构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相似,它通过影响80S核糖体功能而阻断蛋白质合成,对原核和真核等细胞都有毒性,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也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是稳定转染zui常用的选择试剂。当neo基因被整合进真核细胞基因组合适的地方后,则能启动neo基因编码的序列转录为mRNA,从而获得抗性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表达,使细胞获得抗性而能在含有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G418的这一选择特性,已在基因转移、基因敲除、抗性筛选以及转基因动物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 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让时不加其它抗生素。其实G418本身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在用G418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很少会发生污染。但有一点,其实我觉得问题也不是很大,那就是:在老外的一本实验手册中提到,在脂质体转染时所用培养基中不加任何抗生素。我想他的想法可能是脂质体对细胞膜有影响,可能此时加抗生素对细胞损伤较大。因为庆大霉素、链霉素、G418均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其药理作用*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再用,而且由于另外抗生素的添加实际增加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浓度,剂量有误差,不利于各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培养液中有抗生素对细胞培养与筛选影响不大。
Protocol
1.G418的配制: 取1g G418溶于1ml 1M的HEPES液中,加蒸馏水至10ml,过滤消毒,4度保存。
2.细胞培养 :取待测培养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按等量接种入多孔培养板中,培养6小时左右开始加药。
3.制备筛选培养基:在100μg/ml~1000μg/ml范围内确定几个梯度,比如先做个100μg/ml、400μg/ml、800μg/ml、1000μg/ml,按梯度浓度用培养基稀释G418制成筛选培养基。
4.加G418筛选: 吸除培养孔中培养基,PBS洗涤一次,每孔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筛选培养基。
5.换液:根据培养基的颜色和细胞生长情况,每3~5天更换一次筛选培养基。方法同4。
6.确定*筛选浓度:在筛选10~14天内能够杀死所有细胞的zui小G418浓度即为*筛选浓度。在*轮就筛选出*G418浓度的可能性不大,zui有可能的是出现这种情况:用某一浓度G418的量在筛选14天后还不能杀死细胞,而用下一个梯度的G418的量在10天前就看不到活细胞了。假如是400μg/ml不能杀死细胞,而800μg/ml在第5天就把所有细胞都杀死了,则可以再用500μg/ml、600μg/ml、700μg/ml进一步筛选,以确定*筛选浓度!心得:由于特性明确的细胞系G418的*用量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有时候不需要在这么大范围内进行筛选。比如说你要转染NIH3T3细胞,现在我告诉你我测试过NIH3T3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我用的筛选浓度是200μg/ml。这时你就可以做150μg/ml、200μg/ml、300μg/ml三个浓度进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