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药物研发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砍管线”对于药企来说,是浪费也是止损,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据悉,进入到2025年,又一药企决定终止项目,或损失近亿元。
1月11日,丽珠集团公告披露一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其中提及,经过对2024年度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减值测试,需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共计约1.75亿元。其中开发支出减值损失约为0.92亿元,主要原因是结合国内竞品情况及未来市场预测等因素,经审慎考量,为合理配置资源,更好地聚焦优势项目,公司决定终止 PD-1 项目。
资料显示,丽珠集团的PD-1项目2016年开始立项,由丽珠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珠海市丽珠单抗负责研发,为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新药,代号LZM009,适用于多种晚期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2017年该项目先后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临床试验申请。2021年,丽珠集团的PD-1项目,甚至实现了对外授权。但是过去数年,国产PD-1药物已扎堆上市抢占市场,而丽珠集团的PD-1项目却始终未能上市。
业内指出,2018年至2019年,国内已经有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四哥国产PD-1药物上市。到了2021年,国产PD-1的二梯队也纷纷进入了上市阶段,如康方生物、誉衡生物、康宁杰瑞等多家国内公司的PD-1/PD-L1产品成功上市。
随着中国PD-1药物的不断上市,该领域市场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仍然没有实现产品成功上市的丽珠集团,显然已经错过了PD-1赛道的时间窗口。业内表示,在2025年,国内已经有近20款PD-1/PD-L1药物在同场竞争,丽珠集团此时放弃PD-1项目,虽然要承受不小的损失,但是长期来看,仍然是一个明智的抉择。
据悉,丽珠集团虽然终止了PD-1项目,但目前仍有多个其他项目在积极推进。如2024年丽珠集团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II型糖尿病适应症已经报产,正处于技术审评中;其中减重适应症已取得临床批件,处于III期临床试验准备。另外还有一项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银屑病适应症III期临床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亦在2024年7月完成了全部III期临床受试者入组。
根据梳理,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天坛生物、上海医药、华东医药、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舒泰神、沃森生物、凯因科技、亚宝药业等不少药企也先后终止了部分研发管线,终止原因大多是临床数据未达预期。
其中上海医药在2024年叫停12条研发管线,累计造成损失约6.94亿元。据悉,被终止的12个项目中,有7个为单抗项目。而对于如此密集且大量的管线调整,上海医药给出的理由是合理配置研发资源、聚焦优势研发项目,同时也是基于对研发项目未来市场价值、业务协同以及后续开发投入等因素的综合评估所作出的决定。
此外,天坛生物在2024年也终止了两款新药研发,而华东医药则因自身需求终止了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TTP273项目的后续研发……
分析人士认为,砍管线是生物医药行业从野蛮式发展到集约化发展的一个特色,多数药企正在经历管线的优化。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药企对于管线的管理更加理性,而且更加谨慎,也会更加看重管线的质量和效率。另有人士认为,只有真正务实聚焦临床需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才能真正缓解当下同质化带来的内卷焦虑,研发和投入也才会真正得到市场的回报。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