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政策法规】日前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介绍,自2018年以来,开展了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和4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同时,指导地方普遍开展药品耗材省级集采或省际联盟采购,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局面。
据悉,下一步,医保部门将大力推进医药集采扩面提质。持续扩大集采覆盖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会将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加强区域协同,重点指导地方推进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体外诊断试剂等药品耗材联盟集采。平稳推进接续采购,加强集采执行的精细化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强化中选产品使用、供给、监测等环节的管理措施,督促中选产品及时进院、优先使用,同时也会采取措施,压实中选企业保障质量和供应责任。
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人工耳蜗植入费用高昂,主要包括手术费(约2万元)和人工耳蜗装置费。目前市场上,国产人工耳蜗的价格大约在7万元,进口产品的价格更高,区间从十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该价位涵盖了手术及设备成本,但实际支付可能会依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对于一些患者家庭几万元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此,人工耳蜗若成功进入集采,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患者治疗的可及性和有效性。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性耳聋患者数量增多,带动我国人工耳蜗市场快速增长。从市场格局来看,既有科利耳、美迪医疗等国际品牌,也涌现了一批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品牌,如杭州诺尔康(Nurotron)和上海力声特(Listent)、诺尔康、沈阳弘鼎康医疗、上海鸿医医疗等。
业内指出,目前国内人工耳蜗市场需求旺盛,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集采的推进,长期被外资品牌占据的市场格局或逐渐被国产抢占,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人工耳蜗开启信息维护,有望通过国采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2024年6月6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开展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人工耳蜗或将成为新的国采高耗品种。目前国内共有6家生产人工耳蜗产品的企业,3家进口企业科利耳、美迪医疗、领先仿生,3家国产诺尔康、力声特、弘鼎康医疗,产品挂网价格从8万到27万不等,有望通过集采实现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参考前四次高耗国采的降价情况,叠加人工耳蜗市场参与者较少,价格降幅有望趋于合理,国产企业有望通过集采推动进口替代。
除了国新证券,平安证券认为,对于部分国产优质企业,有望抓住集采快速入院覆盖机遇,实现进口替代和份额不断提升。
中泰证券也表示,“应采尽采”趋势下,目前大部分高值耗材已陆续纳入国家或地方集采范围,降价压力持续释放,相关品种国产中标份额提升显著,未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此外,看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驱动下的进口替代以及全球化发展。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