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生物医药企业冲击IPO步伐减缓!6月以来,已有多药企IPO终止

来源:制药网
2024/6/12 11:09:4825598
  【制药网 医药股市】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冲击IPO步伐减缓。其中6月份以来,已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传出终止IPO的消息。
 
  如6月9日,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策生物”)终止注册,终止原因系微策生物及保荐机构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根据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终止微策生物创业板股票发行注册程序。
 
  招股书显示,微策生物主营业务为POCT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建立了生物传感电化学、免疫和分子三大技术平台,并拥有干式生化等领域的研发成果。公司各平台POCT产品涵盖数十种检测项目,包括血糖监测、呼吸道传染病如病毒抗体检测项目等。公司拟IPO募资7.75亿元,投资于年产量10亿人份血糖试纸,300万台血糖仪项目、年产250万台检测仪器及8亿人份检测试剂生产及研发项目以及营销与服务网络体系升级项目。
 
  6月6日,北交所网站发布关于终止对浙江圣兆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兆药物”)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的决定。
 
  圣兆药物主要从事复杂注射剂的研发及产业化相关工作,是国内少数在长效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两大领域同时拥有多个临床管线的复杂注射剂研发及产业化企业之一。其原拟募集资金127,488.00万元,分别用于复杂注射剂产业化研发、总部及高端复杂注射剂一期生产线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6月5日,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锦江电子”)IPO被终止。
 
  锦江电子专注于心脏电生理领域高端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原计划募资26.9亿元,其中,9.58亿元用于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研发及技术中心建设项目,9亿元用于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项目,3.33亿元用于锦江电子营销网络及营销能力建设项目,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6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显示,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康股份”)创业板上市申请终止。
 
  美康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医药知识库建设和维护,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系统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的企业。其曾计划募资4.35亿元。其中,2.08亿元用于疾病诊疗知识库产品开发项目,1.2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升级项目,1.02亿元用于营销服务网络与信息化项目。
 
  从6月终止IPO步伐的这几家企业来看,微策生物及美康股份均选择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第2.1.2条的第一项上市标准,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根据规定,微策生物按照新规进行审核。
 
  从财务数据显示,微策生物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1月至6月,营业收入分别为67194.45万元、126347.96万元、82879.25万元和17887.2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6015.25万元、32819.47万元、10219.16万元和2646.19万元。
 
  美康股份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1.26亿元、1.57亿元、1.85亿元;净利分别为3877万元、5066万元、7233.55万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4004万元、4685.7万元、6585.78万元。2023年上半年美康股份营收为1.13亿元,净利为4622.4万元。
 
  圣兆药物结合自身规模、经营情况、盈利情况等因素综合考量,本次IPO选择了《上市规则》第2.1.3条第(四)项规定的发行条件:“(四)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而在终止IPO之前,圣兆药物曾经历两轮问询,具体来看,北交所关心的问题包括实际控制人大额减持及控制权稳定性,在研管线的商业化风险,关于研发、生产、配送模式相关问题等。
 
  从财务上看,圣兆药物2020年-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87.2万元、2587.99万元、2159.3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1805.01万元、-13198.96万元、-14446.45万元,公司越亏越多,三年合计亏损了近4亿元。而导致圣兆药物越亏越多的主要因素皆因其居高不下的研发费用。报告期内,圣兆药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678.07万元、10182.06万元、10849.09万元。
 
  锦江电子选择具体上市标准为《科创板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同时,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具体要求。
 
  从财务上看,锦江电子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4133.9万元、6061.59万元、5915.9万元;净利分别为2472.5万元、-1659万元、-104万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204万元、-360万元、-346.69万元。
 
  分析人士指出,当下医药企业IPO步伐放缓,但是此时企业更要具体结合公司实际状况和发展战略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不断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及商业化能力。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CRO板块拉升,万邦医药涨超13%

下一篇:中药行业主力资金流出1.08亿元,康恩贝、云南白药等3只成分股均流出超2000万元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