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跨国药企看好中国市场,正积极调整在华产业链布局

来源:制药网
2023/3/9 13:36:0835304
  【制药网 行业动态】对于跨国药企来说,中国人口基数大、患者群体多,一直是其产品销售的重要市场。过去,跨国药企在华的发展策略,早期主要是将中国作为药品消费市场,近年来则逐渐已将中国作为全球同步申报的临床试验基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政府大力鼓励本土创新药的发展,加上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指导原则出台,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正开始频繁做出更多新的调整以及布局。
 
  3月8日消息,美敦力全球执行副总裁兼总裁Sean Salmon内部公告了美敦力中国心血管平台China Cardiovascular Portfolio的重大调整。
 
  具体来看,CV Portfolio in China将进行以下结构性改变以最大化公司的市场策略:7个传统的CV Operating Unit(OU)China团队将合并为三个围绕共同调用点创建的业务团队,分别由三位业务负责人领导;心律管理,心血管诊断服务,心脏手术和心脏消融解决方案中国团队将由林松领导;结构性心脏和主动脉和周围血管健康中国团队将由黄芳领导;冠状动脉和肾去神经中国团队将继续由陶嘉领导。
 
  业内分析认为,整份公告紧紧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美敦力正谨慎调整策略,应对中国市场的挑战。这背后,“政策的变化”、“不断增加的定价压力”、“动荡的商业环境”,无疑正是主因。
 
  除了美敦力,随着中国成为罗氏诊断全球第二大市场,近年来其也一直在持续完善在华产业链布局,从直接投资,到战略合作,再到产业赋能,不断推进本土创新合作。其中,罗氏诊断在华投资设立了亚太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并持续增资扩产,累计投资迄今已达40亿人民币。
 
  此前,罗氏诊断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跨国医药企业期待进一步融入中国的新发展格局,共享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并愿继续以自身发展支持中国医疗行业及本土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阿斯利康一直是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药企代表之一,2023年,阿斯利康也将继续深化在华区域布局,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目前,其已正式形成“上海为中国总部,北京、杭州、成都、广州、无锡、青岛为六大区域总部”的全新在华布局。同时,阿斯利康表示将继续加码中国制造,助力强化中国供应链韧性,提升中国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地位;持续探索九大治疗领域(肿瘤、心血管、代谢、肾脏、呼吸、消化、罕见病、疫苗抗体、自体免疫),加快新药与新适应症获批。
 
  此外,2023年阿斯利康还将积极探索数字化、电商与互联网诊疗平台等新领域的合作,带来精准诊疗、慢病管理、基层医疗和多场景医疗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共同为中国数字医疗生态注入新动能。
 
  此外,丹纳赫近年来在中国也动作频频。目前,其生物技术公司子公司思拓凡(Cytiva)正在扩建其在上海的生物技术开发培训中心Fast Trak,投资约800万美元。同时,微电子子公司颇尔公司(Pall Corp)也一直在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丹纳赫首席执行官雷纳·布莱尔(Rainer Blair)计划于3月中旬访问中国。雷纳·布莱尔表示,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性市场,丹纳赫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未来,公司将大幅增加在中国的产能,更好地帮助客户实现生活的无限可能。
 
  总的来说,当前众多跨国药企都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看好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看重中国制造和供应链的能力。未来,随着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不断布局与调整,将持续助力中国医药行业提质增效,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2022年,7款中成药销售额超10亿元!

下一篇:医药圈减持潮汹涌,3月又有大批药企被股东减持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