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2020年以来,互联网医疗在慢病管理、术后患者随访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慢病患者家庭足不出户实现网上复诊拿药,这种新的诊疗行为、消费需求被激发后,逐渐受到患者的信赖,互联网医疗迎来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一些医药电商头部平台获益明显,也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资源向互联网医疗倾斜。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份,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超1600家,并且随着政策加码,互联网医疗企业获得资本青睐,行业融资提速。今年以来,包括医渡科技、鹰瞳科技都传来上市的消息。此外,微医、叮当健康、智云健康、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科亚医疗、数坤科技等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不过在行业一片向好的情况下,互联网医院建而不用的问题也引发业内的担忧和关注。据海南省卫健委公布的互联网医院运营数据,海南省58家公立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中,真正开展互联网诊疗业务的仅有11家,其中有3家诊疗人次不超过20人,近九成的互联网医院都存在建而不用的情况,带来资源闲置、使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业内指出,目前虽然布局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增长了很多,但实现良好运营的互联网医院并不多,这与实体医院自身的水平,包括医生资源供给、医疗服务价格制定、医保覆盖以及后续药品配送、硬件设备水平、运营经验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那么,2022年,互联网医疗会如何发展?在业内看来,预计2022年行业会从爆发式增长回归理性增长,行业将逐渐规范化,洗牌在所难免。“一些追求短期烧钱迅速扩张的资本或退却,留下的龙头企业如不断优化体验,或能守住甚至扩大市占率。”
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化发展已成趋势。2021年10月份,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指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AI开方、先买药后补方、药品回扣等,也划清医疗、医药和技术服务之间的边界,明确要求互联网医疗最大程度地与实体诊疗“同质量、同监管”。
另外,《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直指出,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由不同级别的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均按普通检查类项目进行收费。这也意味着,价格上的限制将影响医生在线问诊的积极性。
总的来看,互联网医疗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企业想要分羹市场还需规范化经营,正如业内所说,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走到了从被鼓励到要求规范化的节点,企业除了抓住机遇,还需要注重质量的提升,才能满足政策和市场对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的期待,不被市场洗牌请出局。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