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日前,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55种药品正在全国范围内陆续落地。与此同时,关于第四批药品集采的工作备受业内的关注,甚至有业内发文表示:第四批国采可能也快来了。
目前就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业内表示,一个品种的竞争格局达到3家以上,过评品种达到几十个,就可以开展带量采购。据统计,截至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数量在3家以上的品种已经高达50多个,包括拉米夫定片、左氧氟沙星、布洛芬片、利伐沙班片、替米沙坦片等。
这也意味着,除少数壁垒较高、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外,大部分仿制药可能都将经历集采“以低价换量”这个过程。
与此同时,关于国家第四批药品集采所谓的“内 幕”也受到了业内的关注。不久前,国家医保局在一答复中明确指出,在考虑生物类似药的相似性、企业产能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具体产品的临床可替代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将适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另外,国家医保局在另一个答复中提到,将进一步研究并探索对未过评药品及目前尚无一致性评价标准的药品,如生物制品和中成药等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在一次回复中,国家医保局还明确提到,中医药局在积极开展中成药集中采购政策研究等相关工作,确保制定出符合中成药集中采购的相关政策。
有分析认为,倘若生物药、中成药真的被纳入第四批药品集采,将给市场格局带来改变。生物药的逻辑是:正在调整的医保药品目录中,有确切疗效、较新科技含量的生物药还很大。广大生物药被纳入基药目录、医保目录或成为重要趋势。生物药纳入带量采购,由于临床用量有限,产品激烈降价的可能性较弱;中成药的大逻辑是:振兴中医药,是基本卫生与健康促进领域的重要国策之一,纳入集采有利于其在临床上实现放量销售及使用。
不过从集采的难度来看,与化药不同,生物药、中成药还没有统一标准,很难做一致性评价,且在分类和质量层次划分等方面都有较大难度,特别是生物制品生产工艺更加复杂,制定出合适的生物药集采政策难度比较大。对此,有业内认为,药品的集采政策正在建立健全,从生物药开始可能出现个性化定制集采政策。“生物药暂时难以标准化分类。比如PD1,每个产品的治疗疾病都精准。这种情况下,国家想要集采,可能通过个性化定制集采政策更具备可行性。”
从头一批“4+7”集采到集采扩围、第二批、第三批...可以说集采常态化工作已经开启,如今第四批药品集采也箭在弦上。业内预计,短期来看,会针对过评价在3家以上的品种开展带量采购,而长期来看,生物药、中成药开展集采也将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相关的生物药、中成药企业还需要做好随时应对的准备。
热门评论